|
专辑信息: 专辑名称:之乎者也
专辑歌手:罗大佑
发行时间:1982年04月
资源格式:flac
资源类型:无损 |
专辑简介: 1981年,一个年轻人拿着一卷demo带,四处找寻愿意发行的唱片公司。在连连碰壁后,当时刚成立的滚石接下这个案子。
1982年,这个年轻人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酿成一股风暴,带来革命性影响,至今余波未息。
唱片文案中一个着黑衣戴墨镜的卷发男子倨傲地宣告:“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假如不喜欢的话,请回到他们的歌声里,因为这中间没有妥协。”他就是罗大佑。
当时的音乐环境十分恶劣,70年代的民歌运动已走入末期,成为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代名词;戒严体制肆无忌惮地摧残创作自由,每一首歌曲都要经过检查才能发表。此外,知识分子及学院内的青年也不再有兴趣听国语歌曲,而在西洋的摇滚乐或是古典乐中寻找感动。罗大佑可以说扭转了许多人对“国语歌曲”的既定印象,而且在社会中引起了空前的注意和讨论。
《之乎者也》一年内销出了14万张,在当时是个惊人的数字;许多过去不听国语歌曲的人,或激赏或狐疑,也开始聆听他的音乐。
不过,这张专辑也遭遇到很多打击:歌曲送审时被新闻局刁难,好几首歌无法在电台播放;保守人士更指责他思想偏激、误导青年。他以强硬的姿态回应了这些打击,在其唱片文案中直接指思想检查机构是:“坐在角落一边摔打玩具一边啼哭的小孩子”;另外,他也拒绝上低俗的综艺节目打歌,对挖人隐私的媒体记者更是深恶痛绝、毫不妥协。对这种强烈的个性使罗大佑本人的形象有时甚至凌驾在作品之上,而使他俨然成为新一代的青年偶像。
当时这张专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批判性的歌词。专辑的同名曲《之乎者也》用轻快的雷鬼节奏和文白夹杂的诙谐语调讽刺僵化的教育机构、风花雪月的流行歌曲和乡愿冷漠的社会;风格截然不同的《鹿港小镇》,则以沉郁的摇滚曲式表达出身处台北的失落感和对故乡的怀念,在感慨传统丧失的同时,批判了盲目追求现代化的心态,的确反映出许多都会移民复杂的心声。除了批判之外,流行歌曲中最常见的主题——爱情,在专辑中也有大相径庭的处理方式。《恋曲1980》歌词中既没有天长地久、也没有海枯石烂,而明白地说“你不必属于我/我也不拥有你”,这种诚实得几近“残酷”的情歌,即使在今日也十分少见。另外,他用了三首歌来缅怀逝去的光阴:《童年》鲜活可爱地表现出那一代人幼年时的欢乐时光和期待,而没有许多大人为小孩写歌时所犯故作天真的毛病;《光阴的故事》行云流水的编曲把这首凭吊过往青春的歌渲染得动人无比,成为国语流行歌曲史上的又一首经典;《将进酒》则深刻地唱出了年少时对家国、对爱情那份刻骨铭心的矛盾之情。值得一提的是,写《童年》时罗大佑开始致力于歌词的口语化,《童年》因而成为他歌词创作上的分水岭。
专辑中还有两首他在大学时代将著名新诗编曲演唱的作品 ——崔健在比较自己和罗大佑的不同时指出,罗大佑长于用曲配合词的发展,在对这两首诗的诠释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功力。《错误》的编曲尤其突出,在抒情曲中插入摇滚段落的尝试,后来在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稻草人》一曲中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总体来说,罗大佑充分掌握了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就是“生活的真实样貌”,而且不论批判或者抒情,他的歌背后都有浓厚的感情基础。这样的词配上他率直、流畅、听过一次就难以忘怀的旋律,再加上他在“词曲咬合”上的努力以及在整体音乐质感上的锐意经营(比如他曾到日本去寻找《鹿港小镇》里那样的电吉他音色,或是着重大鼓小鼓的声音以营造摇滚的感觉;《乡愁四韵》中木吉他的编曲更是可圈可点),《之乎者也》的出现,让当时所有人看到了台湾流行音乐继续往前发展的可能性。
秀异的作品再配合整体企划的成功(他们首度以召开记者会、发新闻稿的方式,主动介绍这张富争议性的专辑;这也成为日后唱片宣传必用的模式),迸射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这些因素凝聚到下一张专辑——《未来的主人翁》,风格更完整、音乐更丰富、词意也更加深沉,终于酿就整个80年代青年人无可替取的共同记忆。 |
专辑曲目: 01 鹿港小镇
02 恋曲1980
03 童年
04 错误
05 摇篮曲
06 之乎者也
07 乡愁四韵
08 将进酒
09 光阴的故事
10 蒲公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