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造纸,但是直到元朝,纸,才被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让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此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来如厕的,皇帝也不例外。
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厕筹又称厕简,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的。后来厕筹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1992年在奈良县高殿町发掘藤原京遗址过程中,发现了被称为“日本最古老厕所”的遗迹,“厕坑中出土筹木150余根”。类似的厕筹还在福冈市的鸿胪馆厕所遗址和岩手县平泉町的柳之御所遗址中出现。
《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
连擦屁股的纸都要先用脸试试软硬,这孝心实在是可圈可点。那么,竹片呢?软硬估计已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毛刺甚多,万一竹片不够光滑,伤了使用者的臀部,实在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
《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明末清初有一个被称为穆太公的人,可见众人对他的尊重。那么这位穆老先生是如何赢得尊敬的呢?
穆太公是乡下人,有一天进城,发现城里的道路两旁有“粪坑”,且是收费的。老先生进去痛快了一把之后,并没有一走了之,他站在这简易厕所外面看了半天,发现来解手的人还真是不少。于是,他凭借自己特有的商业敏感度,确立了自己后半生的饭碗——“厕所管理员”。回到家之后,穆老先生请工匠“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上又粉起来,忙到城中亲戚人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并请一个读书人给厕所题写了个别致的名字:“齿爵堂”。为了吸引客人,又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张贴,上面写着:穆家喷香新坑,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这一手很有吸引力,农家人用惯了稻草瓦片,如今有现成的草纸用,加上厕所环境实在优雅,“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吸引得女子也来上粪坑,穆太公便又盖起了一间女厕所。
值得说明的是,穆太公的厕所是免费的。那他老人家费这么大劲儿,如何体现经济利益呢?原来,早在城里上厕所的时候,他便已经领悟到,在乡下,厕所收费是行不通的。但是,粪便是可以出售的。他就把粪便收集起来,卖到种田的庄户人家,或者以人家的柴米油盐来置换,久而久之,便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