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餐桌:津津有味,酸甜苦辣咸
离不开的咸,不咸不淡,健康天天见,对于中国人而言,食物不仅是用来果腹的,还可用来治病养
生。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中药与西药是不同的,它取自自然界中的草木、动物和矿物,以此
来达到祛病除患的效果。而食物也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因此它们是同源的。那些偏重于治病的,就被
称为药物,偏重于饮食的,就被称为食物。但还有一部分,既能治病,又能当饮食物,即药食两用。但
是自然界的食物何其冗杂,怎样知道哪种食物治哪类病呢?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他们根据性味来
归类,这就形成了四气五味。所有的食物、药物都可以按照这个规则来划分。这里着重来讲一讲食
物的味。
味包括两方面。一是气味,就是通过用鼻子嗅来辨认;二是滋味,是通过口舌辨识的。当初神农
尝百草时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人有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与之相对应的,食物就被分为五味,
即酸、苦、甘、辛、咸。其实生活中的味道不仅有这五种,有些食物,比如小麦、玉米等根本没有什
么味道,我们称其为淡味。还有的说酸不酸,说苦不苦,介于两者之间,我们称其为涩味。但由于涩味
的作用与酸相似,所以常常附于酸味;而淡味作用与甘味相似,一般附于甘味。
五味与五脏是如何对应的呢?《黄帝内经》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
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中医称之为“五入”。关于五味的作
用,《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将此概括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先来说辛,它“能散能行”。“散”指的是发散,“行”指的是行气、行血。比如,人吃完辣椒
后会浑身冒汗,这就是它“发散”的功效。人跌倒受伤以致淤青后,往往会用热酒来搓受伤的部位,
为的就是活血,这就是它“行”的功效了。正是因为辛的这种功效,所以多出现于解表药、行气药及
活血药中。
再说酸,酸的作用是“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比如生活中流感来袭时,大家会想到熬醋,用
醋熏蒸屋子,这样患感冒的几率就会减小。为什么?就是因为酸味能固表。固表就相当于给我们的机
体构筑城墙,城墙筑得越高,外敌就不容易进来。有些人生病后,医生也会叮嘱他不要吃酸,原因就是
它能收、能敛,会把外邪关在身体里面。由于它能收,所以临床上还多用它来治疗胃肠疾病,或是遗
精、滑精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