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也称粟米,是北方通称的谷子去壳后的物质。其味甘、咸,性凉,归脾、肾经。李时珍称小米是
“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常用谷物,常作为“健脾、和胃、安眠”的食疗佳品。小米
煮粥时,上面浮有一层“米油”,营养丰富,有“米油代参汤”的说法。我国民间自古以来把小米粥
作为大病初愈或产妇的滋补食品,北方妇女在生育后,用小米加红糖熬粥能起到滋阴养血的作用。
左补脾,右补肾,小米功不小
中国古代,小米被称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国家的代称叫做社稷,“社”是什么呢?社
就是我们对祖先的一种祭祀。“社稷”的意思就是我们祖先用最好的粮食来供奉祖先。可见小米在
古代是十分受推崇的。
小米就是我们常说的粟,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碗小米种在地上是一大片,每一粒小米就是一
颗生命,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几乎都能生长,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长起来。因此,小米所具有的生命力
和别的粮食作物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是有道理的。
小米的功效,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实际上,无论
是反胃、热痢、虚损都与脾胃功能欠佳有关,所以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脾胃。
小米为什么能补脾胃?我们通常说甘味入脾,黄色入脾。从五色上来讲,小米是黄色的;从五味
上来讲,小米味甘而咸,因此中医说小米能“和胃温中”。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是不吃荤的,主
要是喝小米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说到小米补虚损的功效,不仅仅体现在补脾胃上,还体现在补肾功效上,所谓“人食五谷而
化精”,就是说,五谷都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但五谷当中,数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明代名医
李时珍就曾经说过,“粟(小米)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就是说,小米性质偏寒,五味上是
略带点咸味的,而咸味入肾,所以小米还具有益肾气、补元气的功效,因此李时珍称它为“肾之谷”
。
除此之外,《本草纲目》还说,喝小米汤“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因此小米还常
常被当作镇静安眠的食疗保健品来食用,对于那些因胃肠不好导致的失眠,其疗效非常好。很多中医
师就常让患者用小米粥来代替安眠片。所以有的老人说,早上一碗玉米粥——精神焕发,晚上一碗小
米粥——呼呼大睡。
另外,小米还具有美容的功效。在陕北地区,有句俗语叫“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
窑沟的炭”,陕北的米脂是出美女的地方,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就是米脂人。按理说西北地区少
雨干旱,且在强劲西北风的影响下,怎么能出美女呢?就是与吃小米有关。根据《米脂县志》的记载:
米脂因米脂水得名。米脂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米脂水在县东南,其地沃宜于种植小米,米脂人
就是在小米的滋养中长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