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肉类为主食的膳食结构,与以谷类为主食的膳食结构相比,要多出几倍的资源消耗。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农业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是无法承受之重,更与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协调的理念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来自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会在动物体内高度富集,因而动物食品的污染水平整体高于谷类(还有豆类)食品。生态学常识告诉我们,土壤和水源中的有害污染物,首先被植物吸收,然后被食草动物浓缩,再被食肉动物浓缩,含量会越来越高。因此,在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保证足够多的主食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主食对平衡膳食结构、防治慢性疾病、保护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强烈建议每天甚至每餐都要保证足够的主食摄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吃主食!尤其是在外(指饭店、酒楼等地)就餐时,更不要忘记吃主食,且不要等酒足菜饱之后再上主食,主食应该和菜品一起点,一起吃。
很多人对主食有误解,认为主食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会使人发胖。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是热量过剩(即热量摄入超过热量消耗)。糖类的确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但蛋白质和脂肪同样可以提供热量,三者之中,脂肪比糖类更容易造成热量过剩,因为脂肪含有更多的热量,是同等重量糖类的2.2倍。且富含脂肪的食物更好吃,使人容易因吃得多而摄入过多热量。因此,如果怕胖或想减肥的话,最关键的是控制脂肪和总热量,而不是少吃或不吃主食。
粗细搭配益处多
食物多样化是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主食也应多样化。但多样化不是“花样化”,比如馒头、花卷、挂面、切面、烙饼、面包、饼干等,看起来品种很多,但其实是一种食物——它们基本都是用精白面粉制作的,有共同的营养特点,所以这些只是吃法上的“花样”,而非谷类品种上的“多样”。主食多样化是指吃各种各样的谷类、杂豆类食物。为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主食要粗细搭配,每天吃50~100克(1~2两,干重)粗粮。
话说粗粮
粗粮与细粮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我们平常食用的大米、白面等谷类是经过精细加工的,谷粒较硬的外层被去除得比较彻底,口感细腻,故为“细粮”。
那些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谷类,保留了谷粒较硬的外层,口感粗糙,则被称为“粗粮”。因为谷粒较硬的外层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和矿物质(如钙、锌等),所以细粮的营养价值比粗粮低,而且越是加工精细的细粮,其营养价值越低。
粗粮包括多层含义。一是指玉米、小米、高粱、燕麦、大麦、荞麦等稻麦以外的谷类,在北方也被称为“粗杂粮”。因为各种原因,如小米谷粒实在太小,燕麦和荞麦的谷粒又太黏,它们都不适合精细研磨。二是指没有经过精加工的稻谷或小麦,即糙米和全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