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辞职回家“啃老族”增多 称工资低为主因
“啃老”:从被动无奈到主动选择
眼界高、虚荣心强、身价放不下,“80后”“90后”成为主动失业主体
如今“啃老”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春玲认为可以将“啃老族”分为失业、待业人员群体和低收入就业人员群体。
早在2009年就有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有多达16.51万“啃老族”,他们大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被迫加入“啃老族”队伍的,他们认为“啃老”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致,是无奈之举。
然而今天,越来越多原本有工作的年轻人却主动辞职回家,加入了“啃老族”的队伍。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从“被动啃老”变为“主动啃老”。
辞职回家“啃老”
徐强,26岁,去年毕业于河南某高校,在郑州一家公司做业务员,3个多月后,他选择了辞职回家,因为微薄的工资待遇和沉重的工作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在家的这段时间,他也参加过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试,但更多的时候,他都没有兴趣去考,他认为成功的几率太小。于是,他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参加任何考试和应聘。而他的女朋友也于上个月辞去了网站编辑的职务,以前徐强的生活除了家人还有女朋友的支持,这次女朋友也“失业”了,他们彻底加入了“啃老”的队伍。
25岁的小夕毕业之后在深圳做起了模特,大约持续了一年多,两年前因为身材发胖而辞职,之后回到吉林老家,直至今日,她没有参加过任何工作。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小夕的“回家”让家里人开始着急,父母多次托人帮忙找工作,但小夕就是不愿意去,说“太累了”。小夕的母亲已经退休,但还在外面打工。小夕现在的想法,就是找个人结婚,然后正式做全职太太。
当下,诸如此类的情况其实并不是特例。与以往的“啃老族”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回家依赖父母不同,现在的许多“80后”“90后”并非没有工作,而是期望与现实发生碰撞。许多人都冲着薪水高、福利好的目标寻找工作,而不愿意脚踏实地。即使勉强找到了工作,最终也因种种原因而放弃,主动辞职回家当起了“啃老族”。
主客观因素导致现象频频发生
造成主动“啃老”现象增多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就业环境,也和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性格特征有关。
杨晓丽已经换了两份工作,最近还在继续寻觅。她告诉记者,她非常理解这些直接辞职“回家”的人:“现在私人的小企业,不够正规,员工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不到保障,不仅是小企业,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也是经常要求加班,还不给加班费。”她认为工资待遇差是造成这些人辞职“回家”的主要原因。
除了工资待遇差,工作压力过大也是原因之一。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业务员的赵丽丽,每天6点多起床赶公交,挤地铁,折腾一番后才能到公司,晚上同屋的人都已上床入睡,她才回到那个狭小的房间里。就为省几个房租,她一直坚持这般“朝五晚九”日复一日的生活,周末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上班中极其普遍的一天,她已经很久没过周末了。最近她也动了辞职的念头,“我也不知道自己累成这样图个什么,还不如回家呢。”至于回家是否继续找工作,赵丽丽表示她还没想那么多,先回家休息一段再说。
而徐强的辞职,是想进入“体制内”的代表,这部分人在“啃老族”中占到了较大的比例。甚至有人把它作为心安理得“啃老”的借口。工作不满意干脆辞职回家安心备考。但不得不承认有些备考人员只是把备考当做了家人供养的合理借口。“徐强从去年辞职到如今,也参加了几场考试,但更多时候根本都懒得报名,就这样一直耗着。”徐强的女朋友抱怨道。
杨晓丽说,在她认识的同学中,主动辞职回家的,要么是家庭条件好,自愿供养,要么就是辞职等着家里人给找工作。
社会与家庭共同塑造了新一代的“啃老族”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怡教授认为,是社会与家庭共同塑造了这一代“啃老族”。“如果认真考察这些‘啃老族’的若干个体,就会发现,他们很多是大学生、海归族,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正由于此,眼界更高,虚荣心更强,身价放不下,还是选择‘啃老’。与普通劳动者相比较,‘啃老’似乎还是更加有脸面的,因为它毕竟给人一种悬而未决、蓄势待发的错觉。父母与孩子在此达成一种契合,‘啃老’双方愿打愿挨,和谐共处。”
此外,周教授还认为,溺爱孩子而造成心理成长“社会化”过程的延迟或停滞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父母与孩子的依赖关系,形成独生子女新的家庭隐患和社会隐患,以至于影响到孩子后来的恋爱结婚,独立家庭的建立。所以,‘啃老’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心理问题。”
对于这种所谓的“啃老族”,许多人会责难这些“80后”“90后”的孩子。但周教授认为,实际上,孩子只是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木已成舟,他们无法摆脱这样的现实。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