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这个貌似门槛很高的行业,一夜之间被互联网粗暴地扯下了华服。 12月20日那天,依然是黑牛仔裤打扮的小米创始人雷军得意地指着身后大屏幕上的一行大字——“2011年12月18日,开放购买3小时,10万台销售一空。”他说,“不用质疑,我们在3个小时内总共销售金额2.2亿元。”然后补充了一句,“像钢铁一般坚硬的事实再次说明,刚出生的小米的销量已经比肩国内一线品牌。”
就在同一天,由戴尔代工的百度易手机也登场了。同样是做搜索出身,李彦宏从Google身上看到了另建一个新生态链的可能性,最起码他要将手机上的Google搜素和地图等核心应用换成自家的产品。 手机界的玩法真的变了。在莫名兴奋的同时,一种迷茫的危机也正在蔓延。在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之后,这一次轮到了HTC——2011年一度市值超过诺基亚、在美国出货量压过苹果与三星的它,如今终结了自己连续6个季度的高增长。2011年11月份,HTC销售营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近20%,并预期第 4季度相比去年同期将是零增长,跌落之快让很多人大失所望。 这家在2008年借势Android系统一举成名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已然丧失了自己多年前抢跑智能机市场的先发优势——在高端市场,它面临着苹果与三星的强力打压,而低端市场有华为、中兴的大肆扩张。在两股势力夹攻之下,市场突然发现这家台湾企业并没有太多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此外,HTC与苹果旷日持久的专利权诉讼,也令投资者对其疑虑顿生,从2011年4月以来,HTC的股价已经跌落近60%。 “下面的问题就是低利润Android手机对HTC过去高利润的挑战了!”李开复在自己的微博中这样评论。还有更多悲观的观点,有人称“HTC这种快餐式手机是必死的”,还有人说“所有的纯硬件企业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边缘化甚至衰落”。 我们甚至可以举出一份与HTC同病相怜的名单: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LG、RIM、夏普……这些曾经叱咤一时的品牌,似乎都不甘于沦落为低毛利的纯硬件销售商,但对它们而言,智能手机高利润的时代确实正在终结。 所以,这是一场不是HTC的HTC危机,而是所有手机硬件厂家的危机。 硬件之殇 11月9日,Google公司董事长施密特现身台湾龟山工业区,与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来了一场公开的“双施对谈”,遗憾的是施密特随身拿出来拍照的手机是三星制造。施振荣郑重回了一句:“台湾是大家的朋友,韩国是大家的敌人。”目前,台湾内存、面板、LED及太阳能等4大产业在与韩国三星和LG的竞争中,亏损严重,有媒体甚至称其为“四大惨业”。 即使三星被称为“台湾公敌”,HTC依然要向它大量采购性价比更高的面板以及内存配件,这种仰人鼻息的滋味确实不好受。2010年时,HTC有一款采用了三星AMOLED面板的Legend手机,上市后颇受欢迎,但3个月后就面临面板断货的危机,原因很简单:三星对其实施了总量控制,以防止HTC威胁自己的Galaxy智能手机。 对很多手机厂商而言,三星有着颇为奇怪的身份,它既是你的上游供应商,又是你的对手。一些不完全的统计数据可以描述这个资源垂直整合帝国的实力:在有关智能手机的核心部件中,NAND flash闪存芯片三星占4成,全球DRAM芯片5成的产能被三星控制,而高品质的面板近8成来自三星。而三星又向中游的手机设计与组装制造、下游的零售渠道进行了布局,一条龙下来,几乎可以控制智能手机35%~45%的硬件成本。韩国《朝鲜日报》曾笑称iPhone 4其实是“韩国手机”,仅在2010年,苹果就向三星采购了74.8亿美元的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