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嘈杂而快节奏的都市里,噪音污染、生活压力无处不在,人们的健康倍受考验,其中也包括耳朵健康。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的白领人群则更容易“引病上耳”,常见的耳病有耳鸣、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医生提醒,市民要提高对耳病的认识和防治力度,以良好听力维系生活质量。
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
因经常用MP3听歌,音量过大、时间过长,24岁的文员小侯患上了耳鸣;客户经理Carrie因受凉感冒引发了急性中耳炎,时而有疼痛和耳鸣症状;22岁的小谭,三周前出差山东,其间的一个早上,他突然出现耳朵听不见、头晕恶心的症状,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从医院耳鼻喉科的门诊量看,比较多见的耳病有突发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中白领人群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或经常熬夜,容易成为耳鸣、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耳病患者。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陈舒华主任指出,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年轻化趋势,20岁出头的患者有增多。据陈舒华介绍,去年住院的1400多例耳病患者中就有300例突发性耳聋,所占比重较往年高。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因疲劳、感冒引起的突发性耳聋比较多,尤以工作紧张、容易疲劳且体质差的白领人群居多。陈舒华表示,不少白领患者对耳鸣、耳痛等症状不够重视,常把耳部不适归结于休息不好或者亚健康状态所致,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从而把小症状拖成大病,甚至丧失听力。
听力残疾人占比重最大
有关资料显示,耳聋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佛山有听力残疾人6.18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00760人的29.79%。”佛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周亚明科长介绍,“听力残疾人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据人口调查统计,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重度听力障碍者占1%~3%,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增聋儿3万余名。专家介绍,要降低耳聋发生率,一方面需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则要做好耳病防治、听力保护等工作。
突聋10天内治愈率高
“若自己听收音机或看电视时,需把音量开到很大,与人说话时常要求重复或答非所问,以及自己讲话声音很大,都可能是听力不良的表征,需重视。”陈舒华介绍,出现耳鸣、耳痛、不明原因的眩晕、听力下降时,应尽早治疗,治愈率越高,治疗效果也越好。
突发性耳聋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有时伴眩晕,若在发病的10天内及时治疗,听力恢复率可达到70%至80%,超过10天再治疗,恢复率下降,治疗效果差。而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流脓、听力下降、反复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陈舒华称化脓性中耳炎可以通过手术治愈,治愈率达90%左右。
日常保护很重要
陈舒华指出,各种病毒感染、精神紧张、过度兴奋、激动、劳累及烟酒等都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因,白领要注意预防感冒,做到劳逸结合、饮食规律、放松精神;平时洗澡或游泳,耳朵容易进水或沾湿,可以使用棉签,但要注意力度,也可以选择用吹风筒吹干耳朵,避免外耳道长期潮湿而出现霉菌。此外,避免或少去噪音污染严重的地方,因为噪音越强,接触越久,听力损失越重,而且恢复困难。
医生建议使用耳机听歌时,要尽量把音量调低、减少使用时间,避免对耳朵造成损伤,同时注意耳机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听力筛查可减少耳聋率
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据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有助及时发现、诊断听障儿童,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由于多方面原因,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还存在覆盖面小、失访率高、筛查工作与康复工作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
“孩子若能在3岁前恢复听力,就不会变成聋哑人。”记者获悉,两三年前,佛山不少医院就开始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众多医生呼吁社会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建议家长主动安排孩子接受听力筛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