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是生活中我们吃的最多的味道了。比如馒头、大饼、米饭、包子,都属甘味。它的功效就是
“能补、能和、能缓”,即补益、和中和缓急止痛。平时看病医生最关心的是病人的饮食,如果病人
吃饭了,医生就会松一口气。因为我们吃的绝大多数食物都是甘味的,所以吃饭能培补病人的元气。
其他的补药,像人参、燕窝等也是甘味的。再说缓急止痛,很多人胃痛时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喝杯红糖
水暖暖胃,这就是利用了甘味能缓急止痛的作用。
苦能泻火,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们一上火就会想到要吃苦瓜,喝苦丁茶。这是它能“泻火”的功
效。我们常说水火不容,火少了,水也就保住了,这就是“坚阴”。所以中医在治疗热症、火症时经
常会用到苦味药。
咸味也是吃得较多的味道了。“人不可一日无盐”,为什么?就在于它是入肾经的。而肾又是人
体的根本,我们每天吃点咸,就是给肾增添动力。它“能下、能软”,即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比如
便秘了,用点大黄很快就能泄下来。乳腺增生了多吃点牡蛎,也有助于肿块的消失,原因就在于此。
虽然说五味对脏腑有补益作用,但如果吃得太过了,反而会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危害,所以中医又
有“五禁”之说,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辛味走的是肺,肺金可
克肝木。
如果肝脏本来就虚,你还一个劲儿吃辣的东西,那么只会使虚者更虚。同样,咸入肾,肾水克心火
,心脏有病了,就不能过量进食咸味的东西,使心气更弱。所以说,我们在进食时一定要掌握一个“度
”,在“度”之内是养生,过度就是找病了!
欲罢不能的酸
广义的酸其实包含两种味道,一种是涩,一种是狭义的酸。两者作用相近,都有收敛、固涩的功
效,所以归为一类。酸入肝经,但这个“入”却是有学问的。肝是分肝阴和肝阳的,而酸补的是肝阴
。阴阳有此消彼长的关系,阴多了阳自然就会少。所以如果你想生肝阳的话,就不要吃太多的酸味食
物。另外,体内有邪时也不要吃酸,以免把邪气封在里面。
酸味入肝,滋肝阴,养肝血 按照中医五味入五脏的理论,酸是入肝经的。但这一个“入”字
里面,又有许多学问可做。中医认为,肝也是分肝阴和肝阳的。而酸补的是肝阴。阴阳有此消彼长的
关系,肝阴不足,那么肝阳势必会过盛,所以补肝阴的同时也是在泻肝阳。这就表现为“收”。
为什么春天的饮食原则是“省酸增甘”呢?就是因为此时大自然的阳气是升发的,人体顺应自然,肝
阳自然也该升发。此时你若过度吃酸味的食物,就成了敛阳了。那该吃什么呢?吃绿色蔬菜。青色入
肝经,所以吃绿色蔬菜有助于肝阳的升发。比如韭菜,升发肝阳的效果就很好。 中国有句古话,
叫“酸儿辣女”,也就是说怀孕时如果爱吃酸,就可能生个男孩,如果爱吃辣,就可能生个女孩。但现
实生活中,爱吃酸的孕妇也有很多生女孩儿的,所以此说并不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