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罐头电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19|回复: 6
收起左侧

[数码影音] 耳机常识大全

 关闭 [复制链接]
iop 2011-1-21 10: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op 于 2011-1-21 11:08 编辑

关于煲耳机的探讨
关于煲耳机的探讨

AA最近经常有网友询问我如何去煲耳机,其实我一直不太赞成刻意去煲一副耳机,因为煲得好的话只不过让它快一些进入状态,比如HD600,如果天天听2小时左右的话,原来需要1个月才能进入状态,但如果煲不好的话,有可能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甚至对耳机会产生永久的物理损伤,比如不小心的功率过载、振幅过大导致振膜拍边等,我就发现过有人煲SENNHEISER耳机的时候,由于振幅过大导致音圈引线固定胶水脱开撞击振膜而产生的啪啪声,虽然最后我和总代理协商免费维修好了,但是经过技术鉴定确认是振幅过大引起的。所以我认为还是让耳机正常听音,慢慢进入状态比较好,而且这样感觉耳机声音慢慢变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烧的乐趣,当最后你拿一幅全新的同型号耳机和自己的耳机比较的时候,会发现音质变化如此之大,就象我用了多年的HD580,很多网友来听了再去听全新的HD580,都会产生一种怀疑——难道新版的HD580和老版的HD580不一样?但是实际情况是新买的HD580听过几个月之后基本和我老的HD580相差无几了,因为其实耳机只要是在使用,声音就在不断地变化,不可能经过煲透之后声音就恒定不变了,肯定还是在一直变化的,只不过可能变化很小罢了。我这付95年购买的HD580,声音就和现在新买的煲透的HD580声音稍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低频段我的耳机更加松软,中高频基本无变化,更多的网友喜欢我这付HD580,甚至提出要购买,不过我舍不得!:) 但是如果再过两年,也许两副HD580声音就会变得基本一样了。
耳机的振膜和音箱的喇叭一样,都会有使用寿命的,只不过由于耳机振膜的振幅很小,要比喇叭的振膜振幅小得多,所以寿命要长很多,正常使用的话,也许你的儿子、甚至孙子也能使用呢!但是,如果想快速煲机,长时间大功率去驱动耳机,肯定会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如果煲机不当,很有可能会对耳机产生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我还是建议没有经验的耳机发烧友,还是让它慢慢进入状态吧,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慢慢聆听,自己的爱机声音在慢慢地变化,多奇妙!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网友讨论。


BB:“煲机”的意思是音质的稳定需要经过一段使用期。如果每天听1个小时,大概4、5个月后声音才能基本稳定下来。那么这4、5个月就是“煲机”期。适当的煲机不会损坏耳机,只会加速音质的稳定。这里用了“稳定”这个词,而不是“改善”,有些耳机(喇叭)不见得煲开了比全新的好。对于耳机,可以采用如下的煲法:
1、采用粉红噪声或者白噪声做信号源
2、初期以正常音量连续煲24小时
3、停4小时
4、用大音量(耳朵刚好难以承受)8~12小时
5、停4小时
6、正常音量煲24小时
7、如上反复,大约一周后耳机就“熟”了
煲机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你不能肯定音量是否过大,找个人帮你听,如果戴上耳机不能坚持10秒(非喜好原因),那么音量就过大了。


CC:正好刚买了600,说说我的煲法。刻2张CD
CD1:5min白噪音,1min摔玻璃,30min提琴、钢琴协奏,2min 80-25KHZ扫频,5min白噪音,3min 阿波罗13起飞,2min 80-25KHZ扫频,10min交响,5min白噪音,10min大鼓
CD2:15min粉红噪音,15min 20-20KHZ扫频,5min大鼓,15min白噪音,5min扫频,5min大鼓,15min交响
第一天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1,20小时
第二天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2,11小时,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2,11小时
第三天用正常听音音量4/3播放CD2,18小时
第四天用正常听音音量4/3播放CD1,11小时,用正常听音音量播放CD2,11小时
第五天,正常音量2/3播放CD2,15小时,收工。总计97小时

目前已能听出与580有一定区别——低频与580近似,要稍微密实一点,中频平淡感觉不如580但细节多出,高频,没听出多大区别。纵深感比580强,左右近似。
估计还没有到位……就慢慢听着到位吧



DD:基本赞成楼主的观点。
没有必要去煲,
我查了一下,煲外文是run in。
sony E888这个耳机,香港是38美金,
和当地的水准,基本大约就相当于,
大家月工资3000,花30-40元买个耳机。

我不太可能因为一个30-40元的耳机去进行几个月的run in

原因是:
1) 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根据自己的耳朵?
2) 耳机震动是有寿命的,煲的方法是玩家的说法还是制造商的说法
我喜欢摄影,我知道很多玩摄影,甚至所谓摄影大师关于器材的保养或者
摄影镜头的感觉,对于专业光学人士来说都是非常可笑的。
3) 我相信现在发达国家的工艺制造水平和成品质量。

说道音频,
我知道的不多。
但我知道
人耳朵对于20-20000hz的音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就是说同样振幅,不同频率对于人耳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不同型号的耳机,对于不同频率的相应也是不一样的。

[B]就如同没有一种胶卷可以正确反映人眼对色彩的体会一样。
也没有一种耳机可以正确反映对人耳对色彩的反映。[/B]

因此,我觉得如果任何一个煲耳机的人,如果没有对这个耳机进行
全频率的扫描,同时没有对自己耳朵进行全频率的扫描。
而且对耳机震动部分机械损耗进行计算。
单纯用个什么频率,或者用某个曲子进行煲。

这个不是太简单了么?

举例来说,用800Hz的进行对E888的煲。
那么这个频段上,可能对于800Hz的响应
有了变化,那评什么决定煲多少时间,多少振幅,
才能达到最好的机械性能?
而且确保以后800Hz并不对这个耳机有过量的影响?

不知道各位赞成煲的人考虑到这个没有。

即便是原来的老汽车,需要run in,其实是当时设计和材料
工艺处理的问题,现在汽车好像已经需要run in了。

我是学工的,因此对这个煲,可能有着教条的理解。

谢谢各位:)


EE:TO:amp
现在的汽车,一个是在加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上已经不像原来那样的。
声明,我一没有汽车,二不会开车。
不过不时的坐坐车。

重申我个人的观点,高档民用耳机,不需要煲。
煲的结果,就是使得每个人的耳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磨损。
如果各位认为煲的,不服气,
可以找两个都认为煲开的同类型耳机记性频谱响应测定。
我觉得结果绝对是每个耳机响应曲线各不相同。
而不是达到一个一致的真实音频再生还原的效果。

发烧,我觉得如果是发烧,只要有个态度要有的
认识有对有错,但至少需要有专业精神。


FF:我觉得还是慢慢品尝的好,我刚买S4.1音箱的时候就对它的音质不满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好多了,刚买KOSS35的时候也觉得就低音翁翁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慢慢的听出这款耳塞的真正声音

GG:呵呵!!不错。赞成楼主的意见。不过快餐、点菜各有所好,还是各人各选吧。
我昨天买了付KOSS35,当时没试,想想是自己考虑了很长时间才买的就直接拿回来了。可回到家里刚听就吓了我一跳:怎么低音如此之差!当时真想大哭一场。
静下心来听了整张的《惠威试音碟》,接着听了15首的经典吉它曲,然后听了《英格玛》的第一张CD、最后睡觉时听的是小说连播《侠客行》四段(这四段大概两个小时)。今天再听时,已经可以很好地听《Dvorak From the new world & Czech Suite》了。已经完全没有昨天的低频嗡嗡声了。
我一个朋友原来打算买一付十米的耳机,今天听了我的KOSS35后,要我三十米卖给他,我晕啊。不过由此可见一斑。要知道他可是认为要十米的耳机是非常棒的了。


术语解释:laodobaggio)
白噪音: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0Hz-20KHz)内都是均匀的。由于人声对高频相对敏感一些,所以这种声音听上去是吵耳的“沙沙”声。收音机在无信号的频率所听到的便是这种声音乐。
粉红噪音: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噪音。粉红噪音频率分量的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从波形角度看,粉红噪音是分形的,在一定的范围内音频数据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能量。从功率或能量的角度来看,粉红噪音的能量从低频向高频不断衰减,曲线为1/f,通常为每8度下降3dB。粉红噪音是进行声学测试最常用的声音。瀑布声或雨声就属于粉红噪音。
褐色噪音:褐色噪音频率的分量功率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其能量下降曲线为1/f2,其波形是非常相似的。工厂里的“轰轰”的机器声就属于褐色噪音。


 楼主| iop 2011-1-21 1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op 于 2011-1-21 10:49 编辑

什么是“煲机”?
什么是“煲机”?
煲机是一种快速使器材老化稳定的措施。有些元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容全新的时候电气参数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才能逐渐稳定。对于耳机来说,煲机实际就是在煲振膜折环,新耳机振膜折环机械顺性差,导致失真比较大,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顺性逐渐变好,失真也会逐渐降到正常的水平。
煲机是人为的以非正常使用的方式加速器材进入成熟期的过程。一般是让器材连续工作一定的时间。对于耳放,只要不关机就是煲机了,对于耳机,还必须馈以一定功率的信号使其振膜不停振动。
以HP100为例,其最需要煲的元器件是内部的电子管,大概要累计工作100小时以后才能逐渐稳定。其它元器件的煲机时间都小于电子管。
耳机的煲机时间要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和功率决定。最好的方法是用专门的煲机信号(频谱很宽的噪声信号),以标称功率的2/3不停放40~50小时,这相当于正常听音2-3个月的水平。如果找不到专门的煲机信号,用频谱丰富的重金属或摇滚音乐代替也可,音量以耳朵刚好不能承受为好。如果采用音乐煲机,连续煲机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不超过12小时,累计时间也要多一些,大概要60~70小时。
对于带有电子管的设备,煲机的时候要注意连续时间不能过长,每隔30个小时要停5、6个小时。
经过煲机后器材的性能逐渐稳定,各项指标也基本上达到了最佳,此时用发烧术语就叫做“煲透了”。

>>>HIFI耳机基础知识入门<<<-->af2000转移1:耳机是如何分类的?
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
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
动圈耳机原理: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2:按开放程度分
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
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
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W10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2:耳机一些相关参数和音质术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1.耳机相关参数
阻抗(Impedance):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灵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
2.音质评价术语
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
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
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3:关于放大器方面的相关知识
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为晶体管(石机)和电子管(胆机)放大器两类
2.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统称。
功率放大器
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的一种电子装置。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前置放大器
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
3.甲类放大(class-A)
也称A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对整个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
乙类放大(class-B)
也称B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放大音频信号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则放大信号的负半部分。
甲乙类放大(class AB)
也称为AB类放大。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放大器的输出级在输出功率为低电平时便按甲类放大状态,而在输出功率为高电平时便转换为乙类放大。

4:关于耳机线材
大多数耳机线都以铜为原料,一般的纯度(一般用几N表示,比如4N、6N……)越高导电性越好,信号失真越小,常见的有:
TPC(电解铜):纯度为99.5%
OFC(无氧铜):纯度为99.995%
LC-OFC(线形结晶无氧铜或结晶无氧铜):纯度在99.995%以上
OCC(单晶无氧铜):纯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为PC-OCC和UP-OCC

5:关于前端器材
许多HIFI发烧友习惯将唱机分离成转盘和解码器两部分以得到音质更好的音乐
前端:多指声频系统中的信号源,如LP密纹慢转唱机或CD唱机,有时也指调谐器(收音头)中处理从无线接收到的信号的前级。
CD转盘:将CD机的机械传动部分独立出来的机器。
D/A转换器:数码音响产品(例如CD、DVD) 中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装置。D/A转换器可以做成独立的机器,以配合CD转盘使用,此时常常称为解码器(DAC)。


正确理解CD唱片:CD唱片是不是和CD数据一样是1、0等数字组成的?任意复制都不会有损失?转盘系统是如何影响最终音效的?

漫谈激光唱片
写文章啊!很累的,呵呵!从CD诞生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关于CD技术细节的文章已经多如牛毛,再写有点炒冷饭的味道了,这样吧,我把自己学习理解的体会说一下,供大家参考,如果有时间的哈,大家再理一理补充吧!

----------
其实在下是因为对多媒体编程和光盘加密解密感兴趣,才找相关资料仔细看过,另外,历年来数次与网上众辩友关于CD的问题口水大战,据理力争,也私下恶补了不少光盘知识。CD最早是由philips和sony在1980年以“红皮书”的标准确定下来的,后来在1987年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确定为IEC908标准,十分详细地规范了CD的技术参数,看过IEC908标准,可以发现某些错误的概念在网上确实流传甚广,比如很多人认为光盘上的坑槽就是代表数字信号的01,平的是1,凹下的0,音频的PCM数据流就是这样记录在光盘上的,不幸的是,CD数据的记录远不是想象的这样简单,事实上,CD是以凹坑端部的前沿和后沿代表1,凹坑和非凹坑的长度代表0的个数,利用这种方法比直接用凹坑来代表原始二进制制数据的“0”和“1”更有效(容易被判别),此外,采用这种技术也很容易从读出信号中提取有用的同步脉冲信号。

音频的PCM数据是不能直接记录在CD表面的,也许细心的网友已经发现,CD的这种记录方式是无法表现连续的1的,音频数据在记录前,要经过称为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的编码,物理盘上记录的数据和真正的声音数据之间需要做变换处理,这种处理称为通道编码。通道编码不只是光盘需要,凡是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数字信号都需要进行通道编码。采用通道编码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为了改善信号质量,使得读出信号的频带变窄;其次是为了为了在接收端能够从信号本身提取自同步信号。其实大家所熟悉的硬盘、数字磁带、数字电话等都使用了不同算法的通道编码技术。具体的EFM编码方法是很专业的领域,一般可简单认为EFM编码是把数据中连续的1分隔开来,比如:00000110 经过EFM编码后就成为 00010000100000

也许有人会叫,这不是反而使数据多起来了吗!原来8位的数字变成14位了!是的,为了减少CD的误码率,这是最好的方法,不仅如此,关键是CD中还采用了一种称为CIRC(Cross-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的错误检测纠正编码技术,这个编码详细算法是研究生的课程,下面的贴图供参考,我们这里不作要求,呵呵!CD和其它的存储器一样,经常遇到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由于随机干扰造成的错误,这种错误称随机错误。它的特点是随机的、孤立的,干扰过后再读一次光盘,错误就可能消失。另一种错误是连续多位出错,如盘片的划伤、沾污或盘本身的缺陷都可能出现这种错误,一错就错一大片。这种错误称为突发错误。CIRC纠错码综合了交插、延时交插、交叉交插等技术,不仅能纠随机错误,而且对纠突发错误特别有效。

简单说CIRC就是把数据打散写到光盘上,并附上纠错码,这样哪怕盘面上有连续错误,但解码以后连续的错误就被分散开来了,这样就更容易被纠错,正如我们读书看报,如果文中在个别地方出错,根据前后文就容易判断是什么错。如果连续错好多字,就很难判断该处写的是什么。

CD的音频信号的采样率为44.1kHz,而每次采样有两个16比特的数据,一个来自左声道,一个来自右声道,也就是有32比特数据,占4个字节。

为了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音频数据每6次采样共24个字节数据构成1帧,称为F1帧(F1-Frame)。用一个称为C2的编码器对这24个符号产生4个Q校验码。24个声音数据加上4个Q校验码共28个字节,再用称为C1编码器对这28个字节产生4个P校验码。28个字节加上4个P校验码共32个字节构成的帧称为F2帧(F2-Frame)。F2帧加上1个字节(即1个sub-code)的子码共33个字节构成的帧称为F3帧(F3-Frame)。F3帧加上同步信号3个字节就构成完整的一帧数据,经EFM编码后为588比特。

   /----------- 1帧数据结构 -------------\
   |                                |
|名称|同步信号|控制/显示|左声道数据|Q校验码|右声道数据|P校验码|
|字节|3个字节|1个字节 |12个字节|4个字节|12个字节|4个字节|
|位 |24位 |8位   |96位  |32位 |96位  |32位 |
|EFM |27位 |17位  |204位 |68位 |204位 |68位 |
   |                                |
   \____________588BIT______________/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还不明白CD怎么能纠错呢?呵呵!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这一帧24字节的声音数据,并非按顺序写在光盘上的,而是离散分布在连续的109个帧当中,这样当物理上连续错误产生的时候,逻辑上是分散的,可以由P、Q校验码作同位检查和计算确保数据的正确性。理论上,CIRC能纠正在2.2mm光道上连续存放的448个错误字节! 相当于连续224个汉字错误可以得到纠正。不要问我这些数据怎么来的,因为这是CD规范上写明白的。这是不知有多少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奋斗终生的成果。

看上去其实CD上面保存的真正有用数据只占到整个数据量的三成,够浪费的,呵呵!但是这样把CD的数据误码率从原始盘面的10^-4降低到了10^-9以下,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张正常的CD究竟有几个误码,而CD-ROM规范则是在CD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错误校验码—RCPC码,使误码率下降到10^-12以下。

好了!说了半天数字头都大了,下面聊点轻松的,谈谈CD的一些小秘密,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利用激光来记录和重放信息,并于1972年9月向全世界展示了长时间播放电视节目的光盘系统,这就是1978年正式投放市场并命名为LV(Laser Vision)的光盘播放机。从此,利用激光来记录信息的革命便拉开了序幕。它的诞生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不亚于纸张的发明对人类的贡献。大约从1978年开始,把声音信号变成用“1”和“0”表示的二进制数字,然后记录到以塑料为基片的金属圆盘上,历时4年,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终于在1982年成功地把这种记录有数字声音的盘推向了市场。由于这种塑料金属圆盘很小巧,所以用了英文Compact Disc来命名,而且还为这种盘制定了标准,这就是世界闻名的“红皮书(Red Book)标准”。这种盘又称为数字激光唱盘(Compact Disc-Digital Audio,CD-DA)盘。从此掀起了一场音频世界的数字革命,CD几乎打败了所有对手,牢牢占据了音频媒体的头把交椅,关于CD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比如CD的74分钟时间是怎么来的,据说原来philips最初的长度的60分钟,后来和Sony公司共同商讨CD标准的时候,sony的大贺典雄(指挥家,Sony总裁)坚持要把时间扩展为70分钟以上,理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68分钟左右,一张CD要能放下整部曲子而不被打断。还有据说大贺典雄和卡拉扬交情不错,CD试制的时候,样片请卡拉扬听,结果被卡拉扬大加赞扬,后来为CD的推广也说了不少好话。

好了!关于CD其实怎么也说不完,大家补充。


Jitter知识
原著:Charles Altmann
编译:王轩骞(hotpoint)
Chapter 1:什么是jitter
Episode 1:什么是jitter
所谓jitter就是一种抖动。具体如何解释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如你有个女友,你希望她每天晚上下班之后7点来找你,而有的时候她6:30到,有的时候是7:23,有的时候也许是下一天。这种时间上的不稳定就是jitter。如果你多观察这种时间上的不规律性,你会对jitter有更深一些的理解。
在你观察的这段期间内,女友最早和最晚到来的时间被称为“jitter全振幅”(peak to peak jitter amplitude)。“jitter半振幅”(jitter-amplitude)就是你女友实际来的时间和7点之间的差值。女友来的时间有早有晚,jitter半振幅也有正有负。
通过计算,你可以找出jitter半振幅的平均值,如果你能够计算出你女友最有可能在哪个时间来,你就可以发现女友来的时间是完全无规律的(随机jitter radeom jitter)还是和某些特定事情有关系(关联jitter correlated jitter)。所谓关联jitter就是比如你知道你的女友周四要晚来,因为她要去看她的妈妈。如果你能彻底明白这点,你就已经是一个correlated jitter的专家了。
Episode 2:什么是时基抖动(Clock jitter)
在数字音频中,我们要直接和数字信号的发送与传输打交道。声音以二进制编码被储存在光盘或者DAT卡带中,在回放音乐的时候,这些010101的信号被送进DA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并被还原为模拟波形信号;在录制数字音频的时候,一个参考时钟信号会和音频信息一起被送进AD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为0101的数字信号并且记录下来。
数字信号总是和一个参考时钟信号一起传送并且记录,一些数字音频传输格式如S/PDIF和AES/EBU,它们在一个信号中同时传送数据和时钟。数字音频的时钟信号是一种方波(square-wave),并且在频率以及振幅上被进行了修正,而且它的占空比要达到50%。信号的改变(方波波形的高低变化即电平的高低)记录着时钟信息。
如果信号传输所用的时间不相等,那么就产生了时基抖动,实际上,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个不存在时基抖动的电路(就好像你的女友不可能总是以1/1000秒的精确时间到达:)现在,你已经具备了时基抖动基本知识,下面,让我们看一些更深层的。
Joe Adler是这样定义时基抖动的:“对于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正确位置有重大影响的短时间的改变。”("Short-term variations of the significant instants of a digital signal from their ideal positions in time")在Adler的这篇文章中,他还讲了关于如何测量jitter的技术。
Episode 3:什么产生了jitter
需要精确的东西都是越精确越难以做到。在后面的文章中,你将了解到,数字音频需要非常非常高的时钟精确度,因为我们的耳朵对于声音的质量似乎异常敏感。因此,为了得到最精确的结果,我们需要非常精确的测量仪器。通常,数字音频设备的时钟都是由非常精密的晶体振荡器产生的。
正如Mike Story说的:“基于晶振(晶体振荡器以及压控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产生的时钟具有非常的低的jitter,但是jitter仍然存在。”("Crystal based clocks (XCO′s, VCXO′s) generally have the lowest jitter - but they still have some." )“在设备中还有其他产生远比压控晶体振荡器产生更多jitter的jitter源。”("There are other sources of jitter inside equipment that may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more than the VCXO.")这里所说的其他jitter源主要是电源供电部分产生的电压波动,这些波动对于DA转换器是很致命的,它会导致转换点在逻辑上发生时间变化(causing variations in logic level switch points)。
Episode 4:CD player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电源噪音(电压波动)导致切换点逻辑上的时间抖动,那么播放器(CD,MD,DVD,DSD,DAT)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简单的CD播放器里面有多个马达,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为了能够正常读取盘片,机器要做以下工作:首先,主轴马达驱动CD盘片转动并达到预定速度,控制光头位置的定位马达驱动光头定位到预定轨道上,最后,驱动回路控制光头聚焦,光头发射激光并且接收反射信号。每一个马达和回路都会增加电源噪音,这些噪音直接影响DA转换器的内部工作状态。所以,每一个马达和回路都会为数字信号增加另外一种jitter(频率,振幅以及波形上的不同),这些干扰通过不同方式都会影响到声音的质量。
如果你明白了以上原理,我就可以给你解释那些HIFI爱好者以及录音师争论得很激烈的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不同的CD镇片(就是主轴上面用来固定盘片的铁片)会造成听感上的不同。
2,为什么一些转盘制造厂商使用皮带传动
3,为什么不同的转盘音质不同
4,为什么一些厂商在转盘中使用stray light(???)
5,为什么一些类似“消磁作用”的产品对转盘有效果
6,为什么不同的存储介质音质不同,尽管他们记录的都是0101的数字信号
答案主要是如下几点:
一些CD播放器或者CD转盘价格非常昂贵的原因是他们将整个解码系统源头,即读取设备产生的jitter降低到了最小。为此,它们需要使用非常稳定和干净的电源,多路供电,精确的时钟生成电路以及造价昂贵的机械结构。在后面,我们将在价格因素尽量小的情况下比较jitter的影响。但是,如何确定上面说的这些可以全面的解释jitter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将在“jitter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用具体讨论。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别的。
Episode 5:产生jitter的源
jitter可以分为两种:交界面产生的jitter(interface jitter)和采样中产生的jitter(sampling jitter)。交界面产生的jitter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传送过程中产生(transmitter jitter)的(比如为了把数字信号输出到转盘外部所产生的)和线材引起(line induced jitter)的。当我们把CD的数字输出和外部的DA转换器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不管使用同轴线缆,还是TOSLINK光纤接口,或者SToptical接口,都将在源信号中引入jitter。有趣的是,不同的接口会引入不同类型的jitter(波形,频率,振幅以及相关性上的不同)。具有了以上知识,你已经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不同的数字接口(光纤,同轴)音质不同,尽管他们传送的都是相同的信号。
2,为什么线材长度会直接影响音质。
3,为什么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样长度的同轴线缆音质不同。
这些都是线材引起的jitter。
Episode 6:采样jitter(sampling jitter)
在声音再生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许多方法削弱在DA转换器之前产生的jitter,对于这个,我们将在“如何消除jitter”中具体讨论。但是你应当知道,如果在数字信号的录制过程中jitter就已经产生了这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重新录一份:)数字录音过程中产生的时基抖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是正确的采样记录在了时间轴错误的位置上。而在录音之后,这是jitter完全不可以被矫正的。传输过程产生的以及线材引起的jitter对于整套数字录音系统的品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数字录音系统的主要器材,AD转换器的时钟发生器会夹杂相当数量的jitter。这些夹杂着jitter的时钟信号通过数字线路,被传送到AD转换器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引入线材产生的jitter。这些带有jitter的信号会成为参考时钟信号被送入AD转换器,并且决定信号采样点的位置最终记录下来。AD转换器内部的电路可以削减一部分外部产生的jitter,但是它不能去掉全部。因此对于录音师来说,AD转换器时钟信号中引入越少量的jitter,最终得到的记录质量就越好。Bob Katz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模拟-数字转换器是整套数字音频电路中最容易受到jitter影响的部分。”("The A to D Converter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digital audio components susceptible to jitter")
对于低成本的设备来说,使用内部的参考时钟的AD转换器可以避免因数字接口以及参考时钟和外部转换器之间产生交界面jitter,但是如果需要在已有的音轨后面添加新的内容,那么就需要同步AD转换器和已经录制的音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一个外部参考时钟。高质量的录音工作室通常使用高精度(通常是可以控制的)的参考时钟来同步AD转换器。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时钟发生器,它会大大减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jitter,但是你仍然要和传输过程中线材引起的jitter做斗争。
 楼主| iop 2011-1-21 1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op 于 2011-1-21 10:55 编辑

说说声场 在评论耳机的时候,声场还原往往是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这里我把我的一些关于声场的理解拿出来供大家讨论。
1、什么是声场
我的理解是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后,得到的一种空间的印象,是各种声音在人脑中得到的距离感和方向感的综合影响。这里没有用“耳朵”这个词,因为我认为声场的概念是一种经验的套用(或者说是自我暗示的结果),并非是实际空间的情况。
2、声音的距离和方向
这个似乎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人是通过的双耳效应来判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的,也就是定位。我不想在这里讨论“定位”的问题,虽然“定位”也影响声场的感觉,但是2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会纠缠不清。
人脑对声音的距离和方向的判断方法是十分奇妙的,奇妙到现在也不能完全科学地解释其中的道理。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肯定的,例如声音的强度、到达人两耳的时间差以及声音的频率等。
3、声场的还原和畸变
3、1 首先先参考一下下图,假定这是一个理想的声场还原(没有经过特殊处理过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耳机不能模拟后方的声音,没有了人的耳廓绕射效应,声场基本上分布在人面前180度的范围内,所有的发声元素(例如乐器)都均匀分布在这个范围内,由近及远均匀分布。之所以画出这样的图,不是说只有这样的声场分布才是正确的,而是为了方便讨论的一种假设,假设各种乐器的确是这样分布的,并且经过音响系统的理想还原也是这个样子。
显然,这样的声场我们不会觉得很大,所有的声音都分布在离人很近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指出这些乐器的位置,并且和实际情况完全吻合。这就引申出了一个结论,声场的“开阔、深邃”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特殊的处理或者实际录音时没有足够的空间(也就是现场实际情况),在任何“高级”系统上都不应该获得宽广的声场感觉。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软件本身的录制效果是最根本的因素,离开了软件的支持,任何硬件都无法获得所谓宽广的声场。这个推论可以引申到其它音质评价的元素中。
3、2 我们知道,音乐的声场在经过音响系统重播后会产生一定的畸变,这种畸变即使是最高级的系统也不能幸免。这种畸变可以分成横向和纵向的 2种形式(那种据称2只音箱能分辨出垂直方向的说法本人不敢苟同,这里不作讨论)。其中通常横向的畸变的情况如下图:

可以看出,左前方和右前方的乐器向中间靠拢了,而最两边的的乐器几乎没有挪动位置或者移位很小。这是由于耳机的特点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两边的乐器在左右两个耳机中的声压差别太悬殊,即使是系统有些问题也很难造成它们移动位置。一般来说,这种声场的畸变是由于音响系统两个声道分离度不够造成的。由于和音箱不同,在耳机系统中没有了左边的声音会达到右耳以及空间延时的情况(反之也是如此),那么即使2个声道对于原信号有较大的延时(相位误差),只要这种延时左右差别很小,不会太大影响到空间感,因为这种相位误差可以被看成我们不过是“晚一些”听到这声音罢了。这大概就是通常被认为耳机对系统的相位误差不敏感的原因吧。
再一种横向畸变形式,那就是左右2个声道的音量不一致,这时声场就会向音量较大的方向偏移,同样的,最靠左右2边的乐器所受影响也较小。这种情况是音量不平衡和两个声道相移不同共同影响的。
声场发生畸变后,我们仍然能够将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乐器的方向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来,而中间的乐器则大受影响,它们之中有些成员已经大大偏离了它们原来的位置,而且几乎都是在一起聚拢。这时我们会感觉似乎声场变窄了,因为左前方和右前方出现了“空洞”。这些空洞本不应该存在,所以我们的大脑就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不符合习惯,听错了,需要纠正”,纠正的结果是将左右两边的声音也想象成向中间靠拢来弥补空洞。在这种纠正下,声场就变窄了。但是这种变窄的感觉非常有趣,那就是虽然我们能够比较正确地指出最靠左右2边声音的方向,但是却依然感到明显的声场变窄。
3、3 纵向的声场畸变比横向的更为微妙
通常我们认为纵向声场的畸变是由于音响系统的响度曲线和人耳的响度曲线不匹配造成的,这里没有用“平坦”的说法,因为这是音响系统和人耳配合的结果。人在对响度概念上的差异远大于其它差异,或者说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声压级的声音可能会有不同的响度感。最简单的例子,可能有个人认为刚好的音量在另一个人听来会句底声音太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另外,会影响到声音远近的因素还有声音的频率等等因素。
我实在无法完整地合理地解释判断声音远近的原因,因为现在的科学家们还在为这个问题头痛不止,而这正是目前一些“环绕声”耳机系统无法突破的地方,也是耳机系统的声场不能像音箱系统那样将声音还原于“头外”的原因。事实上,前面那2个图的声场是不可能在耳机系统中实现的,之所以这样画,完全是为了便于理解。正确的画法大概只有抽象派大师才能表达了。
3、4 两种畸变往往是一齐出现的,例如下图

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声场畸变的结果。这种结果下,我们会感觉虽然声场变窄了,但是深度却增加了。远方的乐器更远,近处的乐器不变位置或者更近些。虽然这种声场是错误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仍然无法判断是否讨厌它,因为它仍然能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感。我们甚至会喜欢这种感觉,那是因为有些我们“想听”的东西似乎更清楚了。
当然,也有恶劣的情形,就是宽度和深度都被“压缩”了,这时我们会很轻易地下结论:这是一套差劲的系统。
继续上图的情形。如果此时还伴随着定位感不好的话(往往是由于频响的不平坦和相移太大造成的),那么就有中间的乐器“糊”在一起的感觉,对于听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见后)。
4、横向的声场畸变比纵向声场的畸变更容易恶化音质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一般情况下横向的畸变似乎更趋向于使声音集中,而这种集中会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降低我们分辨声音位置能力。而人脑的习惯则是要努力去“分开”这些声音,这样就会不自觉加重人脑的负担,从而使人容易产生疲倦感。而纵向的畸变的影响要小很多,因为人在判断纵向位置的时候本来就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即使有什么问题,在人脑中也不会多“想”多少。
5、在现代音响设计中,对于电路结构对声场的影响有很多比较成熟的认识。例如“双单声道设计”就是一种减小通道间串音的有效手段,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横向声场畸变的问题。对于放大器的相位失真也有各种技术进行补偿或消除,例如无负反馈技术、直流耦合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一定只是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
6、通过声场的表现来判定音响系统的优劣。
这个问题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因为声场只是诸多判定因素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更注意系统的频响。对声场的要求在音响系统中显然属于比较高级的要求了,因为我们讨厌失真、频响恶劣比讨厌声场狭小更甚。但是我们在讨论系统的优劣的时候往往会谈论声场多一些,那是因为前2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且一般的系统中这2个问题并不突出(不包括某些劣质产品在内)。
7、说了这么多,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说一下。那就是我们在听音响的时候,往往会带有强烈的自我暗示之类的主观色彩,即使是号称最客观的“金耳朵”也难以避免。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修养、知识水平、专业、对不同音乐种类的偏好、心情、性格特点、种族、性别甚至经济收入都会对听音评价有影响。例如“音响派”和“音乐派”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厂家在搞试听活动的时候,往往会挑选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来进行,就是在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对音质评价的干扰。但是很不幸,这种避免往往是无效的,众口难调。

  小曲满山飘——聊聊和几个小塞子的不解之缘(长文,慎入)

  先说点题外话:不久前看到个帖子,说烧耳塞的人都是自私的,玩摄影的则反之。这么说的理由,大概是耳塞只能独享,而摄影作品则是拿来分享的。按照这种逻辑,我得到的结论是,烧摄影的人都是好色的,理由是摄影圈出了个爱分享的陈某某,不细述,你懂的。其实给某一个人分类就已经不妥了,何况是一个人群,发帖的XD大概也只是想讲个笑话罢了。
  书归正转,本文要讲的是几个塞子和一个男人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今天出场的主角分别为MX500、PX100、PP、E2C、A8、ES7、E5C、UM3X换线版、IE8。本文按入手时间排序,也就是说,从前到后,依次是我曾经拥有过的塞子,进了我的门,就都是我的人,不搞PK,入门有先后,排名无高低。
  MX500
  ——MX500对我来说,有些许特别的意味。
  在MX500之前,我用的前端是骚尼的磁带机和CD,耳机则是随机的配塞,那个时候,只烧音乐,不烧耳机。貌似烧音乐比烧耳塞要更费米,上大学的时候,我多次被学校附近卖磁带的老板评为最佳客户。那几年为了多买几盘好带,常常一天只吃一顿,半夜饿的眼睛都冒绿光,偷偷拿宿舍XD的方便面躲被窝里嚼,等到毕业的时候,灰溜溜的背个小小的行礼包,却拖着一巨大的磁带箱艰难的爬上火车,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啊。前几天刷房子,在床底下拖出那装磁带的箱子,已满是灰尘了,打开后看着那些曾经无比熟悉的老朋友们很是感慨,想听听看,却发现手头剩下的唯一一个磁带机还是坏的。现在的硬盘机,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能装下的曲子要远远超过这几箱磁带,不过音乐格式数字化了,却也失去了磁带的那种存在感。
  说回MX500,七八年前,我四处收集信息,折腾了一个多月后,在电脑城入了小艾家的380T,心情是激动与心痛齐飞啊,激动的是就这么个小东西,三四盒磁带的歌都装不满它;心疼的则是这小东西要1000多米,真TNND的贵!话说我兴奋的拎着小艾准备回府细品一番,无意中看到有家耳机店,对,店名就是——“有家耳机店”,门口挂个破黑板,写着几个巨难看的粉笔字:本店新到部分型号森海赛尔。森海赛尔这名儿真怪啊,神马东西?好奇害死猫,好死不死的我就拐进了店门,在那个卖耳机的PLMM忽悠下,入手了MX500,从此踏上了漫漫发烧路(貌似坛子里很多XD都是由MX500开始自己的发烧路的)。
  坦白说入手MX500时耳机店里人多嘴杂,乱哄哄的,其实没听出什么效果来,主要是那卖耳机的MM实在是很销魂啊,糊里糊涂的买回家了,跟小艾的原配AB了一下,哇噢,高音甜,中音准,低音通透,HOHO,这三频的评价是抄来的,总之是音质满意,当然这满意也是有限的,MP3嘛,难道跟索尼的磁带机听正版磁带比?买之前我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要的是方便和随身,所以适当牺牲一点音质是可以容忍的,在实际听感上不论380T还是MX500都没有让我失望,音质的损失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只是一丝数码味挥之不去(听惯了磁带很容易察觉,难以言喻,很玄幻的感觉,嘿嘿,主观了主观了)。MX500对我来说难以忍受的缺点,就是佩戴,我了个擦的,时间稍长就耳朵疼。貌似小艾的原配跟它一样大,我戴着就没啥异常,至今我还为这事儿迷惑不已,难道是因为当时想得到更好的听感,所以戴它的时候会下意识的用力塞?不解之迷啊……
  还没来得及适应MX500的佩戴,爱情悄然到来,买了个三星的YP55,连MX500一起送给了女朋友。然而不久之后,一出杯具悄悄上演,女孩挥挥手消失在茫茫人海,而我再没也见过那条MX500,不知道它后来命运如何。
  MX500对我来说,见证了我发烧之路的开始,也见证了我一段感情的终结。所以,即使现在拥有不止一条号称旗舰的耳塞,但对这个小东西,依然有深刻的印象,比如它令我难以忍受的佩戴,比如那段糟糕的爱情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另:谭校长《青春梦》歌词奉上,送给那时同用MX500的XD们,MX500老了,我们也老了。

  回忆慢慢地变迁
 模糊了你的容颜
 面对思念我已没有感觉
 岁月慢慢地变迁
 再也回不去从前
 早该明了这一切渺渺走远
 我的心 我的心
 等你的心已经疲倦
 忘记你的美 忘记你的脸
 忘记你的改变
 青春梦已老 青春梦已老
 寂寞它无处可逃
 失去你的我的世界越来越小
 青春梦已老 青春梦已老
 不愿再为情烦恼
 让我忘记爱的苦 爱的甜 爱的煎熬


  PX100
  ——
  众位看官,上回写到前女友带着MX500一起下落不明了,正所谓由奢入简难,每次看到小艾的原配我就很纠结。于是找了个周末,杀回“有家耳机店”,一来再弄条MX500,二来咱现在是单身了,生理和心理都很迫切的要求跟耳机MM建立一种长期友好的男女关系。
  耳机MM居然还认识我,有戏啊,激动ING,不过她建议我应该试试声海的耳机,原话大概是:你那么帅,戴耳机回头率肯定很高的,音质也要好一些。然后她拿出来一个像眼镜盒的东东,又从眼镜盒里拽出一坨像眼镜的东东,左一掰,右一掰,变出个说不清是怪还是酷的耳机来,当当当当,PX100闪亮登场了。当然了,对我来说PX100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说“你那么帅”,后来她说,我当时脸有点红了。
  PX100在我看来其实很对得起他300多米身价,线材很好,耳机轻巧,不夹头,配的那个耳机盒很方便,最重要的指标音质,如果你没听过更贵的耳机,那他应该是最好的了,或者说是之一,当时还试听了PX200,也不错,但个人更喜欢PX100,不为别的,就为那一耳朵的低音,选耳机这事儿有时候跟选女朋友差不多,列几大页的清单都没用,感觉到了拦都拦不住,200当然是更加平衡的,但100才是我的菜,当时我年轻嘛,不需要平衡,需要的是个性。
  跟耳机MM套了二十分钟的近乎后,大手一挥,拿下了PX100,在付钱的时候,偷偷塞了张小纸条给耳机MM,内容是:我有点喜欢你了,下班后有时间吗?一起饭饭吧。
  这次购物,最终结果是皆大欢喜,我选择了PX100,耳机MM选择了我。最终后果是,我烧的温度又高了一点点,才有了后来我跟PP之间的故事。
  高明俊有一首《为爱逃亡》,窃以为PX100诠释的很好,歌词奉上。

分手到今天已经有段时间
曾经温柔说的话多么天真
相识到了解谁也不怪谁
没有亏欠
想回到当初看看你的容颜
怎样迷惑我的心让我改变
黑夜到白天还能再爱谁
不会后悔
只是不愿看出你在说谎
用一生展开爱的逃亡
看不到听不出我就不会累
心不会碎
我的爱只有为你逃亡
用祝福拼命忘掉悲伤
梦不完抓不住不如不思念
逃过一天是一天

  PP
  ——
  耳机MM是我遇到的女孩儿中,唯一一个对电子产品有很浓厚兴趣的,所以她会显得格外的特别。跟她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她才是个真正的发烧友,而我不过是个学徒级别,但是她并不败家,对待器材的态度也很成熟,总是量力而为,永远不会为了某一件器材而让自己经济危机,如果说每个女孩儿都是一个好老师,那这是我从她的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量力而为”这四个字,受用至今。
  入PP是受了某毒文的影响,在拥有PX100后,我开始关注各类耳机的评测,当然,那时针对的是中低端。有一次在某文中看到“乔丹也用PP”之后,完全震精了,哇噢,乔老爷子啊,偶像啊,传奇啊,用PP啊,不行,我也得整一个。PP我所在的城市当时没得卖,我瞒着耳机MM,从安润邮了一个回来。
  拿到PP后,外型和声音我都很喜欢,尤其是它比PX100更猛烈的低频,听HIPOP太给力了实在。但是我也同时意识到,正如之前耳机MM一直警告过我的,我犯了一个初烧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重复投资。
  PP和PX100,可以说价位差不多,类型差不多,便携程度差不多,做工差不多,音质,唉,也差不多,虽然风格上有差异。拥有了一个,完全没必要再入另一个,因为那根本得不到你想要的提升,当然米多的XD可以随意。
  类似的事很多的XD可能都做过,或许这是发烧路上必要的学费吧。
  也不全是失望,起码我出街又多了个选择,而且相对PX100来说,在外形上我更喜欢PP。现在PP出25周年纪念版了,又在口水啊,考虑买一个回来收藏。一个耳机生产了25年,算是个小小的奇迹了。
PX100与PP,我都没有过多的评价它们的声音,如我前文所说,它们的声音都对得起它们的价钱,但你也别想从它们身上得到超过它们身价的享受,老外的东西,总是一分钱一分货,不会让你吃亏,你也别想占便宜。
  用PP的时候,最常听的是这首歌,高明俊的《话说从头》,歌词奉上。

学不会放手
就不会快乐
懂不懂
卸下你昨日哀愁
早就说过
别把感情看的太重
让自己快乐
找一个理由
够不够
你可以笑着骂我
或是什么都别说
也许哭过笑过
只有自己懂
我想没有承诺
比得上沉默沉默地守候
我说算了吧朋友
越爱越寂寞
还不是一场空
当爱走过何妨痛痛快快把泪当酒
算了吧朋友
越爱越寂寞
还不是一场空
当爱走过让我陪你陪你话说从头

  E2C
  ——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个入耳,也是购自安润,由北京的朋友亲自去买然后过年回来带给我。
  那时候对舒尔其实并不了解,但是当时的女友耳机MM很是推崇这个牌子,因为她曾有幸听过几耳机E5C,然后天天跟我唠叼神器啊神马神马的,一来二去,我就动了凡心,拿买大衣的钱买了当时舒尔的最低端E2C(唉,最低端也要800多米啊)。耳机到手的时候,女朋友很失望,因为她听过E5C(呃,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好不好),我则超满意,不为别的,就为那隔音,乖乖,以后在公车上戴着听歌再也不会被干扰了。
  初烧的时候喜欢某种器材,往往不像老烧那么有全面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只要它在某个方面对了胃口就好。E2C的听感,在解析上要胜过PX100和PP,但总感觉不像PX100和PP那么舒服,不过耳机和耳塞是两个不同的类型,所以拿它们做比较没有意义(即使当时E2C的价钱够打包这俩耳机,但你别指望它的声音也能把它俩打包)。E2C声音干净清彻,我知道这话是要被拍的,但请你看看我前面拥有的都是些什么器材,然后就知道我其实说的一点没错(井底之蛙都这样,我那时候抱着E2C当神器呢)。
  更何况隔音要远远的超过前面的两P,让我在吵闹的环境中也能拥有一个相对宁静的听音环境,现在回想,我有相当一部分的音乐收藏都是在用E2C的时候收集来的。现在E2C老了,过时了,超越它的塞子越来越多了,但至今还留它在手边,保存的很好近乎全新,可以想像我在使用它时的小心与爱护。虽然现在看来它已经不算什么了,但是曾经陪伴我的那些日子让我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不是没有过想出了它换点小米的念头,但后来还是放弃了,就让它在我身边终老吧。
  最初拥有E2C的时候,我有一个挺幼稚的想法,就是耳塞做到这种程度也就到头了,女友觉得E5C好,可能只是因为那家伙更贵,心理因素造成的吧。
  况且E5C那时4000多米,对我来说是个天价,我从未想过我能拥有它,就如同我从未想我会失去耳机MM。
  E2C于我,总有些温暖的味道,如同这首伍佰的《晚风》,歌词奉上。

就让我俩没有明天
就让我俩只剩眼前
就当我从不曾离开
爱仍占满你心怀
你的眼神充满期待
我的心中尽是未来
空气之中弥漫着怜和爱
发现感觉已经不在
默默的你却不肯说
只是低头寻找一种解脱
面前的你是我的最爱
我怎会不明白
逝去的年代已经变成伤害
我也更加熟悉许多无奈
不愿意看到你矇眬泪眼
我就变成了晚风..
慢慢吹,轻轻送
人生路,你就走......

  A8
  ——
  A8对我来说,是继MX500后又一个杯具
  前两天看到一个XD写的自己和妻子的故事,很有些感触,发烧路漫漫,若无人相伴,未免太过寂寞,再好的器材,如果无人分享,那也味同嚼腊。
  入手A8之前那段日子,开始在酒吧里驻唱。夜场生活混乱、颓废,充斥着种种诱惑,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我自己或许都没察觉到自己在慢慢改变,每晚都跟一些朋友喝酒到凌晨,白天却精神恍惚,如同梦游,整天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对耳机MM的关心越来越少,争吵越来越多,我们的人在一起,心却仿佛越来越远了。在某一次特别激烈的争执后,我有些悔意,托朋友从北京邮了条A8回来,想送给耳机MM一个惊喜,A8到手的那天,回到家看到的却是耳机MM已收拾好的行礼。挽留的话几次到了嘴边最终也没说出口,想到A8送给她,她最终却只带走了PX100,我知道她想保留那段美好的记忆,其实我又何尝不是。
  分手之后不久,耳机MM就去了上海,再后来就失去了联系。几年后,我突然发现人的记忆是如此的奇怪,你可以很容易忘记一个人的长相,却偏偏忘不掉对一个人的感觉。就像发烧路上不经意间遇到的某个塞子,多年后早已忘却了品牌型号时间地点,却依然能记住那个温暖的声音。
  爱情是比吸烟还要有害健康的东西,耳机MM走后,越是人多的地方,就越容易让我觉得寂寞,那段时间辞去了酒吧的工作,因为那里有暴力、有酒精、有满足、有排解寂寞的一切东西,唯独没有爱情。那一度很颓废,成天躲在家里哪儿也不去,抽着烟想着想着,无数往事浮上心头,泪就湿了眼睛。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后回头看过,基本上已经不算是个问题。时间也许并不能使人学会遗忘,但似水而逝的它,却会冲淡一种叫做伤感的情绪。
  有一天我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阳光灿烂的让人眼前发黑。悟道一般的突然放松了下来,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
我换上一身新衣服,把皮鞋擦的很亮,剪去了长发,刮了胡子,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自恋的照了十分钟的镜子,请自己吃了顿川菜,骚骚地坐在马路边耍帅——戴着A8!
  我觉得重生般的清爽。
  入手A8的两个月后,我才第一次认真的尝试了解它。
  作为一个随身听配塞,A8的做工精致到无懈可击,如果你看图片觉得它漂亮,真正拿到手里只会觉得它比图片上更漂亮。在我看来,声音不谈,只是这外形就已值300米了。更何况它的声音是如此的通透和迷人。A8解析力强,声场大,强过E2C乃至我以前拥有的任何一付耳机。它的低频量少质高,我认为低频质比量更加重要,一锤子敲下去收不回来,那就不是杯具,是餐具了。女声只能用狠毒来形容,遗憾的是我很少听女声。A8的声音风格偏向清冷,个人觉得这种清冷的声音更加耐听,后来我借了条同样清冷的小四听了几天,更加坚定了这种看法,A8和小四这么多年一直能在中高端耳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这种声音的风格。外形拉风,音质出色,A8的确物有所值(我买的时候A8不到900米,现在嘛,嘿嘿,笑而不语),有人评价A8“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想要全面的越越A8,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对我来说A8跟MX500一样,佩戴杯具,大多数时间我只能用它漂亮的耳挂挂在耳朵上,注意,是挂,不是塞,这样的佩戴你指望我能得到什么声音上的享受呢?所以,基本上我只有需要装13的时候才会用到它。
  A8的佩戴杯具让我在日后的烧路上更加注重佩戴这个以前常常被我忽视的环节,毕竟再好的声音外形,戴不好也是白搭,所以虽然很看好小四和TF10,但最终没有入手。
  前不久把A8出给坛子里的XD了,因为使用少,所以在我手中多年它看起来依旧近乎全新。祝福它在新主人那里得到更好的发挥吧。
前几天看车太贤的《超速绯闻》,电影大概是B&O赞助的,里面出现的家电全都是B&O的产品,其实就包括A8,忽然觉得,有点怀念这个精美的艺术品耳塞。

  用A8听的最多的,非大编制,非女声,而是这首崔健的《假行僧》,意外吗?嘿嘿,因为我想听清楚老崔唱的到底是什么词。手头有A8的XD可以试试,感觉还不错。歌词奉上。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
假如你看我有点累,就请你给我倒碗水
假如你已经爱上了我,就请你吻我的嘴
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
我要这所有的所有,但不要恨和悔
要爱上我你就别怕后悔,总有一天我要远走高飞
我不想留在一个地方,也不愿有人跟随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我只想看你长得美,但不想知道你在受罪
我想要得到天上的水,但不是你的泪
我不愿相信真的有魔鬼,也不愿与任何人作对
你别想知道我到底是谁,也别想看到我的虚伪

  ES7
  ——
  PX100跟耳机MM浪迹天涯去了,PP因为一个好朋友实在是喜欢,送给他中毒去了。然后发现自己手上只剩下耳塞,没有耳机可用了。所以,开始了对ES7的考察。
  在入ES7的时候,我的性格不再那么浮躁,对枪文也有了一定的免疫力。那段时间网络上关于ES7的各种评测很多,毁誉参半,若是初烧的时候,我估计会放弃这款耳机,但那时已开始学会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一款怎样的产品,任何耳机包括顶级,都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因为听感是很主观的东西,若是想迎合所有人的口味,最终只能变成最为平庸的东东。ES7的外观、音乐感、做工都能符合我当时的需要,所以没什么好说的,收货付钱。
有人说ES7的声音最多只值六百,剩下那四百是卖外形的。我认为作为一个最终产品,外形也是耳机的重要一部分,尤其是便携耳机,设计之初就是为戴着出街准备的,你弄个声音好可巨难看的东西出来,谁敢带着出门啊?再说你买耳机,总不能说:这耳机声音值六百,我出六百买声音,外观不要,呃,那好吧,问题是准备你拿什么装声音走?
  如果说A8比图片漂亮,那ES7刚好相反,除了那两片硕大的不锈钢镜面耳罩看起来很拉风,耳机的其他部位都有偷工减料之嫌,线材更是败笔,第一眼看到我就觉得它的线迟早要出问题,后来果然杯具(详见我的处男贴——这一路云淡风轻)。不过它的声音反倒给我一个小惊喜,我平时听男声比较多,偏好略显低沉的男声。格外喜欢ES7男声那种独特味道,很有磁性,而后来的E5C、UM3X乃至IE8都没找到这种感觉。有人说这是因为耳机比耳塞强,我不这么看,因为其它方面ES7要远逊于后三者,我喜欢ES7,只是ES7在男声这一块儿刚好迎合了我的胃口,并不能证明它真的有多好。
  ES7的音染相对较重,有些XD不喜欢音染,不过这里有个量的问题,完全没有音染的设备是不存在的,音染的作用,是在某种程度上美化声音,这种美化也是我们需要的,如果只想听真正的完全不失真的声音,那请你摘下耳塞,你周围充斥着真正的高保真环绕立体声。
  ES7入手后的两三年里,我没有再买过耳机(塞),就使用频率来说,ES7是我至今为止使用最频繁的耳机,基本上每天在两三个小时左右吧。现在的ES7有了很多岁月的痕迹,换了线,换了头,但状态反而越来越好了,或许是我的耳朵被它煲得太熟了。
  最喜欢用ES7听的是一首英文歌,Michael buble的《Lost》,很动人的一首歌,同用ES7的XD试试看吧,不会让你失望的。歌词欠奉。

  E5C
  ——
  耳机MM离开数年后,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E5C。
  这是传说中的神器,可惜我的只是个换线换头的YLJ。但即便如此,E5C的声音依然带给我强烈的震撼和惊喜,我至今没有听过原线原插的E5C,所以不知道它本来的声音应该如何,以下的所有主观感受都是建立在YLJ的基础之上,听垃圾听得兴高采烈,这事儿大概只有发烧友干得出来吧,哈哈。其实入手前我犹豫过很久,毕竟YLJ也不算便宜,可出于某种对耳机MM的怀念心理,我还是买下了它。但强烈建议大家别买这种东西,水深至少10米以上啊,好坏全靠RP了。
  E5C是我的第一条动铁耳塞,听惯了动圈的我,在最初的震憾和惊喜之后,是略微的不适,尤其是E5C容易被人垢病的齿音名不虚传的令人难以忍受。但同时他开阔的声场和质量很高的低频及相对靠前的人声,又深深的吸引着我不忍摘下来,痛并快乐着,这就是我对E5C最直接的描绘。但不得不说入耳的可玩性其实是很强的,很快我就发现,E5C的齿音可以通过换海绵套来缓解,虽然牺牲了部分高频,但在我看来是值得的,以至于有段时间玩套子玩儿得不亦乐乎。
  每次用E5C的时候,就会更加怀念跟耳机MM在一起的那段时光,那时候的自己年轻锐利,锋芒毕露,就如E5C的风格,充满激情。时光流逝,现在已懂得收敛自己,尊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奉上汪峰的《觉醒》,送给能坚持看到这里的XD。

突然发觉这么多年就过去了
还来不及思考理想已变成幻想
不知不觉身体没有了力量
这如刀的现实将我切碎在路上
理想算个屁呀,爱情算什么东西
时代总是在变,有些不知所措
可我还是个人啊,还是个人啊
我不想变成一个悲哀,也不想变成一个粪土
我想在死去之前觉醒,为了心里的骄傲和光明
我不想变成一个虚空,也不想变成一个废物
我想在死去之前觉醒,为了生命的尊严与梦想
理想总是没有欲望那么的眩目
就像空虚比活着的压力还要重
每当灵魂深处发出颤抖的微笑
那相似的悲伤就把我埋入荒港
自我算个屁呀,信仰算什么东西
人类总是在变,早已注定迷茫
我们在未知的荒野上艰难行走
流着坚强的泪水放荡并且迷茫
我们在纷乱的街道上轻声歌唱
唱着那美丽而不如人意的生命
自由算个屁啊,永恒算什么东西
世界总是在变,可我无法分辨
可我不想这样啊,我还有希望
我不想变成一个悲哀,也不想变成一个粪土
我想在死去之前觉醒,为了心里的骄傲和光明
我不想变成一个虚空,也不想变成一个废物
我想在死去之前觉醒,为了生命的尊严与梦想

  UM3X换线版
  ——
  在拥有E5C之后,我开始对动铁产生强烈的兴趣,也迫切的想知道E5C之后动铁技术有怎样的发展。那个阶段经济上渐渐有所好转,想到自己也烧了这么多年,是时候拥有属于自己的旗舰了。在经过反正衡量比较后,选择了UM3X换线版。
  它的佩戴跟传说中一样舒适,它的声音跟传说中一样,略有点发闷,但跟E5C一样,这也是可以通过换套来微调的,当然换套也会牺牲一些舒适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UM3X又重新让我领教了这句话是有多正确。其实动铁的入耳,加上能换线,让传统的耳塞变得更加像是一个玩具了,可玩性也越来越高。不过耳烧们其实有两个地方跟小孩子差不多,一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二是拥有一个玩具的时候,哪怕这曾经是他最向往的,在到手那一刻它的排名就会迅速下降,他会迅速开始向往另一个玩具。嘿嘿。或许有点偏颇,但我自己就是这样。
  我不想过多的讨论UM3X的音质,只想对你说旗舰就是旗舰,你选择了它,它就总能给你一个选择它的理由。UM3X与E5C相比,是平淡的,平淡的好像你一耳朵就能听出它的所有,但很快你就会发现,在这份平淡下面,却掩藏着很丰富的内涵等待你的发掘。如果拿人来比较,E5C像是个年青的小伙子,充满激情与刺激,却总是少了点沉稳的味道。UM3X更像是个成熟的男人,看似平凡的表面下,有太多的故事等待你的发现。
  对我来说UM3X像是个玩具,我喜欢折腾它,研究它怎么才能更好的出声,怎么才能出不同的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认认真真的用它来欣赏音乐。我这个阶段烧得有点糊涂了,有些背离发烧的本意:“创造更好的条件,欣赏更好的音乐”。
  现在对动铁已有了一些了解,个人觉得多单元并不意思着绝对的提高,声音是门很深的学问,一味追求多单元没有丝毫意义,单单元的小四在反复向我们证明这一点。用定制的勿拍,我没听过那东东,也永远不会买,嫌麻烦,随身随身,弄那么复杂干嘛啊。
有一首《奇迹》,歌词很符合UM3X的气质,现奉上:

总想把你要的全给你
你却说只想和我在一起
爱到深处谁会知道
耗尽了热情丢失了自己
不是谁让你我相遇
伤痛处含着淡淡的甜蜜
当闭上双眼把你沉到了心底
才发现聚聚散散原来是场奇迹
你看这平淡故事里总有分分离离
断断续续却又欢欢喜喜
曾约定生生世世与你面对风雨
才发现对对错错相伴在每个朝朝夕夕

IE8
  ——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它就放在我的手边,静静的样子,难以想像在入耳后它会那么张扬澎湃。作为最后一个出场的塞子了,他的量级不低于UM3X甚至尤有过之。
  同为旗舰,IE8是动圈,很难说动圈和动铁哪个更好,在我看来,动圈已经发展到一个顶峰,而动铁,还在路上,拥有无限的可能。我听动圈的时间,其实是远远超过动铁的,所以我的耳朵已经被煲的更适合动圈,这就是为什么我会选择UM3X之后又入了IE8。动圈和动铁的区别在哪儿呢?有XD说是“音乐味”,我也觉得是这个原因,可“音乐味”到底是什么呢?我只能说这个我真说不出来。我觉得耳烧有很多带有“奇幻”色彩的词汇,是由于欣赏音乐是个非常主观的行为,你对某种器材的评价,总是难免会带有一些主观的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烧”,因为你无法用别人的听感来代替自己的,否则找个金耳朵,让他选择一款他觉得最喜欢的耳机,然后大家都买它就行了。发烧的乐趣也正在这个不断寻找和体味的过程,寻找真正合适你的器材,体味中间的辛酸与快乐,这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
  器材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的使用上。耳机(塞)的价值,在于它们分析回放音乐的能力,这个能力有高有低,不论高低,珍惜你手边的每个塞子,用心的使用它,感受音乐带给你的感动吧,烧路漫长,有朝一日回首往事,你会发现,其实每一条塞子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它会是你在生命中经历的那些美好瞬间的最好见证。
  最后,奉上自己写的《夜色》,感谢坚持看完的的XD。

趁夜色如水闭上双眼
沿时间的河逆流而行
曾经清晰的片断正在悄然褪色
那沉淀的色彩显得有些伤感
有些逝去总是难以挽留
如同你眼中的泪水
我紧握了双手它依然从指缝滑落
听说许多的无奈
习惯了它就在你身后渐行渐远
然而世事如棋
我们拼尽了全力也逃不出宿命的棋盘
现在我只能远远注视你单薄的背影
然后转身让一切成为过往
我依旧穿行在那条由南向北的路
季节在变那些情怀依旧
虽然身边少了你的脚步
那些记忆却如影相随
你说我们都要学会遗忘
我只能试着把记忆收藏
但在这夜里我的思念
穿越了时间把你带回身边
 楼主| iop 2011-1-21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op 于 2011-1-21 11:17 编辑

随身发烧指南

  引言:
        本来是想把题目改成“随身退烧指南”的,但是后来考虑了下,感觉有些不妥,毕竟能够真正退烧的兄弟都已经听过不少东西,也有了自己的独特感悟,当然不需要别人来指指点点;而不准备退烧的哥们是会雷打不动的一把火烧到底,亲娘说话都听不进去的,呵呵。

        在这里,我就把我的发烧感悟和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具体就以分析和评价几组不同的随身组合的形式来表达吧。但是在正文之前还是必须要谦虚一下,因为我不喜欢借别人的东西来听,一怕弄脏、二怕弄坏,所以弊端就是自己听过的东西不是很多,之前我的评测中出现的差不多就是我听过的全部器材了。因此这篇文章也会漏掉不少出色的东西,希望大家包涵。


    文章结构:1)引言
                        2)六套随身组合杂评
                        3)总结


    六套随身组合点评:
  
    A)魅族E3 + Vsound R04 -- 夏日清凉组合:            

1.jpg
          E3和艾利和180TC是我仅有的两款闪存MP3,后者陪伴我经历了高中和大一的生活,E3则是到手不到半年,作为取代被我珍藏的180TC之用。也许是我听惯硬盘机的缘故,闪存机给我的印象就是声场小,推力弱,低频猛,音效多。而这几个特点在这两款机器上均有所体现。其实闪存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便携性,这是硬盘砖头机比不了的,有了这个前提之后我们再说声音就会轻松很多了。其实E3的声音还算是清澈的,最重要的是声音没有明显的挤压感和浑浊感,这里不是指声场优点,而是解析,音效的话我只是偏好开启“耳机输出”,与“耳塞输出”相比,推力有一丝增强,声场要大一点点,但是声音的位置没有变化,只是空间感强了那么一丁点。
   
        再来说耳塞吧,这里先提一下我的个人缺陷,就是因为我右耳耳道畸形,所以不能正常戴入任何像MX系列那样的大头的动圈耳塞,而只能是入耳式的,这缺陷令我丧失不少聆听优秀动圈耳塞的机会。R04是我众多参与评测的耳塞中最喜欢的一款,因为它的特点足够鲜明突出,总结起来有三点:解析,低频和高频。前两项胜在素质,而高频则取胜于听感。R04的解析在我聆听童丽的古筝伴奏曲目时表现明显,这点要比低一档次的的发烧动圈耳塞强很多;低频的量感其实应该算有些过的,导致了声音整体听起来都有些发沉,但量大却没有使其混乱,而是很紧凑扎实,弹性十足,只是下潜欠缺,这也决定了这是款听流行摇滚的好东西;R04高频的评价就因人而异了,他的延展绝对不算出色,甚至连低一档的耳塞都拼不过,但是其精致的高频味道确实是我耳前一亮,丰满、圆润的高音是我在动铁耳塞中所没有体验到的。
   
        R04配合E3最大的缺点要算底噪了,而优点则在于温暖又不失细节的声音特点。不管怎样,今年夏天一直是他俩陪我外出的。


    B)创新Zen Xtra + 白牙DTX900 -- 冬季里的一把火与一块砖:
  
2.jpg
        戴上DTX900,开启ZX,同样的一首菊花台,却是和刚才那套组合完全不同的意境。令人舒服的声场,准确的定位和解析,清亮的高频,到位有力的低频,加上童丽骚靓的嗓音,聆听音乐与享受音乐的区别在此完美体现。
  
        砖头加耳罩,其实在冬天才能勉强算是随身装备,可对于喜欢创新老板儿砖的兄弟来说,体积与重量不是问题,ZX独有的那种冷傲的个性才是最难得的,作为创新砖头帮帮主,在此还要提到ZX的表哥Jukebox Zen,喜欢大推力老机的朋友们同样应该尝试下,与ZX的风格不尽相同,它甚至可以算是温暖派了,但是由于Zen的声场有些偏窄,不像ZX如此大气,因此个人还是更偏爱ZX多些。具体的Zen和ZX的对比我会尽快更新于之前的“创新硬盘三贱客”中。

        冬天戴耳机听歌应该是最舒服的了,而DTX900正是我在大一的冬季购买的本人第一款发烧耳机。可那时我还不懂发烧,只想一步到位为我的NH1配一个“顶级”耳机来听摇滚,可惜由于冬天家里暖气过足,结果这耳机买来一放就是三年。但是现在看来,当时的决策真是太正确了!大三开始发烧后写了一篇低端耳机的评测,虽然PX200是四款耳机中素质和听感是最出色的,可是和DTX900相比,我还是拜倒在了白牙的石榴裙下。当然这种选择是和个人偏好有关。PX200虽然声音清淡,但是素质优秀,本身和古典最搭,配合像M6这样的暖声机也非常适合听流行;DTX900自身性价比很高,但是一般的闪存机还真的很难发挥其基本实力,还是更适合推力稍大的硬盘机,加耳放有提升但是不大,高低延展与解析是DTX900的强项,我用这套组合听得最多的还是器乐为主的古典曲目。听摇滚的话,ZX+DTX900有足够的气势,但是不显热闹,甚至很多录音瑕疵都清晰可闻。个人还是推荐玩HiFi的摇友选择K26P,而PP那玩意儿确实和发烧无关。


    C)建武B9 + UE TF10 -- 王牌对王牌:

3.jpg
        其实他俩之间的配对儿挺可笑的,因为二者都是我在刚进坛子时烧迷糊了而盲目入手的。就好像当初一堆新手疯狂购买D9和UE11一样,呵呵。
   
        在写完5Pro和TF10的对比评测后,后者就被我收起来了,甚至有很长时间我连它的声音都忘记了。直到和5Pro分手后,再次聆听TF10时,才发现原来我还有这么优秀的一款耳塞呢!而这次经历也是我后来在和其他询问我问题的学生烧友聊天时,总让他们温和炖、慢慢烧的最主要原因。发烧其实是一个愉快着提高的过程,从基本理论学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入门器材开始,慢慢了解他,熟悉他,然后在接触更好的不同的器材时,就能通过对比了解到它哪里好,为什么好(抑或不好),然后我们便本能的、开心的去追求更优秀的适合自己的声音。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鼓吹而在发烧中迷失方向和浪费金钱。
   
        言归正传,TF10是第一款让我知道什么叫做解析的耳塞,也是自身素质非常高的耳塞。其高频延展让听惯了5Pro的我很长一段时间适应不了;低频适量且质感佳;解析这点就不再赞扬了。最大的缺点就是耳塞好像只注重了素质,而完全忽略了一只耳塞应有的独特情感。换言之,在聆听音乐时,TF10下的歌曲绝对能够使你惊讶,但却很难把你打动。在此要说明下,我所说的缺少感情与TF10的中频无关。记得有一阵大家一窝蜂的批判TF10中频靠后,后来我看了下我写的对比评测,当时就有提到这一点,但是至今我仍然更喜欢TF10的中频处理方式。其实说TF10中频靠后,不如说他不够突出。与四周乐器相平衡的演唱更能让我感觉舒服。而TF10另一个缺点就是高频过硬过刺,它的高频确实是延展出色,只是声音一出来就收不住了,有粗糙感。

        再顺便提一下E500吧,听过一位兄弟的换了老朱透明线的E500,声音可以说和TF10一天一地,一冰一火。E500是绝对的味道十足的耳塞,难怪很多听流行的朋友都非常推荐他。但是在我的耳中则只是有混和闷这两个缺点了,没办法,和舒尔没缘!

        B9最初到手时我还缺乏发烧的最近本理论,只是感觉声音很平衡,解析很好,后来就一直听ZVM配5Pro,B9基本闲置了。直到一年后,当我理论与实践双双入门,并且彻底迷上小四后,转头再拿出B9仔细聆听,才发现这是一款多么优秀的播放器。当时D9也出了,但是缺少华丽高频和拥有过多低频的声音真的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出手了老B9,立刻入手全新的二手来加倍呵护。

        B9与TF10的组合有些很极端了,因为二者都是绝对的冷静派加实力派,对于喜欢热情流行歌曲的朋友绝对不适合的,但我主要拿来听小编制古典,因为二者能将乐器的每一丝细节完美表达,将古典乐的严肃发挥到极致。


    D)创新Zen Touch + Westone ES3 -- 热情与奔放的组合:   

4.jpg
        创新砖头再次现身,长相有些呆呆的ZT的声音和ZVM很相近,都是略偏向暖声,在声音上个人更喜欢ZT,因为素质更优秀些;在感情上ZVM则是无法取代的。ZT与ES3搭配除了因为要用来听摇滚外,另一个因素就是ZT的底噪控制很好,不至于让ES3探测出来。

        机器的评论不多说了,来说耳塞吧,其实插在ZT上的应该是5Pro而非ES3,都是这倒霉坛子闹得。5Pro在我的发烧生涯应该算是极为重要的一笔,他是我的第一款发烧耳塞,也算是入门塞了,并且陪伴了我整整一年半,起着承上启下的铺垫作用。所有耳塞中我与他的感情最深,尤其是听摇滚时,它充沛的阵阵鼓声,嘹亮的呐喊声都令我看书时的学习效率倍增。5Pro的高频延展不佳,但正因为这点,使我在听摇滚时更舒服。其实换作其他类型歌曲5Pro同样能表现出色,因为自身素质摆在那里,声音大气硬朗,现在想想真的全是优点了,呵呵。后来因为过保并且线材变硬所以出掉了,又因为买了ES3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再续前缘。

        另一款我推荐的中档动铁是UM2,在佩戴上与5Pro简直天壤之别,真是舒服死人不偿命啊。UM2我认真听过两次,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高频和中频非常出色。高频延展虽然不及TF10,但是声音更加圆润和耐听些;中频比5Pro更富于感情,非常吸引人。最大缺点就是低频,又肉又慢,声场比5Pro小些,但是听流行不至于有拥挤感。

        说回这个组合里的耳塞ES3吧,之所以说是上当产品,主要还是因为和我最开始的购买目的不太相符,要它就是取代5Pro给我听摇滚,而当时所有人都强调他的低频是如何的震撼心灵,但我却忽略了一点,就是他的高频实在太难受了,对我来说,干瘪的高频才是震撼了我的心灵。ES3的高频虽然和TF10比少了些粗糙感,但也是半斤八两。后来过了半个月,在公车上用他听铁娘子,忽然感觉声音变了或者说低频升级了,真的有敲击心底的感觉了。这也算是给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安慰。期间我也尝试过加耳放,得出结论就是加了不如直推。算了,既买之则安之吧。。。

        ES3与ZT的搭配还算满意,ZT本身的低频素质就高,与ES3配合就如虎添翼了,而二者解析也同样很强,这就有点副作用了,听摇滚除了热闹之外还有点零碎之声不时响起,有些添乱了。我仍觉得ZT和5Pro的搭配会更好,可是当聆听ES3下的“太湖美”时,之前的念头有所动摇,因为5Pro打死也不会给我一个这么风情万种的童丽;可再听听ES3那干巴巴的古筝之声,哎,就这么着吧!


    E)创新ZVMod + Hornet + 诺亚方舟 + UE10Pro -- 冷静与成熟之声   

5.jpg
        ZVM是我众多播放器中除180TC外使用时间最长的,60G的身材也使它成为砖头成员之一,但是声音对得起体积。之前还与IPC小PK了下,那帖子还挺热闹呢,呵呵。后来我选择内置两红BG电容的方法将ZVM给MOD了,后来还与IPOD一款黑白屏的老硬盘机对比了下,后者好像是四个蓝色BG电容。对比下来,我是更加珍爱自己的ZVMod了。在素质上二者相差不大,ZVMod略胜一点,并且其高频延展与细节更好,Imod低频量感与下潜更优;ZVMod的声音特点更加清澈、干净,Imod偏向暖声且感情十足;声场及解析ZVMod稍占上风。总的来说当时选择使用两个红色电容来改造ZVM是正确的决策。而其实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当时已经有一条Qables的ZVM专用LO线材,无法使用四个蓝色电容电容内置于Dock的方法。可惜,那条线在毕业搬家时弄丢了,只好麻烦张老师给做了一个Dock头。然后我又找另一位高手打造了一条银线,这里先不露面,改日自会详解。

        Hornet是我挑来选去比较满意的一款随身耳放,体积小巧,素质出色,特点鲜明,缺点就是续航实在太短。之前的耳放评测中我已经详细介绍过了,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搜索老帖。这里提一下另一款备受好评的耳放Tomahawk。其声音同样继承了Ray耳放的特点,可以说一听就知道是Ray的东西。素质上不如Hornet出色,高低延展、解析与声场都有所欠缺,但是味道上却是有之过而无不及。这里不占太多笔墨描述,因为过一阵会有几款便携小耳放的对比,希望最近在寻找合适小耳放的兄弟们再耐心等上几日。(我不喜欢师动众的搞什么评测预告贴,吊足大家胃口后又人去无踪,咱天津爷们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UE10Pro是我的第一款定制耳塞,当时国外已经出了UE11了,当初我由于受到四单元的诱惑都快订了UE11,可阴差阳错的一拖再拖,最后也没买成。但是现在想想自己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后来我从更多烧友文章中了解到UE11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定制耳塞的区别,然后我便坚定不移的选择了UE10,这款更加适合我耳朵的优秀耳塞(UE11自己没听过,不做讨论)。如果说TF10是第一个让我知道什么是解析的耳塞,那么UE10则是第一个让我知道什么是定位的耳塞。记得上回听过大奥后,我的评价是“真实”;而听过UE10,我的评价是“准确”。虽然“真实”要比“准确”不知高上几个层次,但是能获得如此的声音我也知足了。与ES3相比,UE10更加冷静和沉稳,对低频的对比,UE10的下潜同ES3一样出色,只是弹性上不及ES3如此有爆发力,量感也不及后者的大量多汁;而高频绝对是UE10的优势了,准确的还原,清晰的泛音,都让ES3汗颜;中频不说了,都让你们说烂了。每次我在用UE10听歌时,都让我觉得脑子一直在飞转,因为原本是一起发出的乐器声,在UE10下却是那么的位置清楚,分工明确,自己已被不自觉的吸引了进去,但是这里不是靠歌声吸引,更多的是被引人入胜的来自不同角落的乐器声所吸引,被为数众多但好不混乱的动听之声吸引。

        这套组合是我精心为童丽的“对话II-古筝与童丽的故事”打造的(贱人,我对你丫够意思了吧?!)这其中的享受真的不是言语能够表达的,ZVMod清澈的声底,Hornet精致的加工,UE10精准到位的表达。。。。。。


    F)Sony RH1 + Xin SM4 + 诺亚方舟 + ER4B -- 我的月球逃生组合

6.jpg
        因为NH1的LO和PO都有些发闷,所以手里只留下了更加平衡的且依然保留着MD味道的RH1,毕竟自己早已不是以前的低音狂了。
  
        小四中我只听过P和B,4P的声音更加适合流行乐,低频量感更丰富,中频富于韵味,声场略小,音色依然保持了小四系列的传统,清淡飘逸。4B可以说是将此特点发挥至了极致并直接过头。直推4B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家伙,所以加耳放是必须的了。SM4和BI是我听过的耳放中推4B最令我满意的。前者胜在味道,后者胜在素质,当然前提是二者都已经将4B带有毛刺的高频控制住了。

        这套组合的客观评论结束了,下面是我完全的主观感情,大家可以忽略了。

        从开始听到小四,我的听音习惯就被他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对于高频的清澈与延展,低频的少量而质优已经成为了我听音乐的一贯标准。这也是我为什么后来用红色电容MOD我的ZVM,为什么选择UE10而非UE11或者其他定制。记得在订了UE10的时候,我十分期待这个定制版的小四能够带给我什么惊喜。期间一个兄弟对我说:你听了定制之后就再不会想小四了! 在UE10到手后,我只想对他说:我现在更爱小四了,因为他无可替代!

        听音小声是我的一个特点,因为自己的耳朵灵敏度很高,但是只有小四在耳朵中时,我会不自觉的一次次调高音量。有人会觉得我是喜欢那种被高频QJ的刺激感。不尽然,在小四下,无论是流行乐,器乐,小编制,交响,原声,甚至摇滚,他都能伸缩自如的表现出来。从细节的诱惑到气势的滂沱,都是这根小棍棍发出的!记得初中曾在网上看过一篇介绍耳塞的文章,从808一直讲到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耳塞ER4.当时的我只是赞叹一声价格强大后,幻想着以后等我有钱了要买更好的。但是现在自己拥有了价格更昂贵的耳塞,可是我不得不承认“ER4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耳塞!”。这句话不需要任何人赞同,只要我的耳朵知道就行了。
  

    总结:
        不知不觉写了整整4页正反面的A5纸,回头看一下,这篇文章既可以算是对于很多器材的对比介绍,也能够算是我的一个发烧总结,甚至是随身退烧纪念。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对需要的朋友有用处,其实自己写东西的目的早已不是看多少人回帖多少人看帖,而是在将来的某一时刻我的文章能否对大家有帮助,即使只是一个人觉得有用那也足够了,呵呵。 以上全部转载自耳机大家坛
wengxl 2011-3-27 08: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了,长见识了,谢谢!!!
qiongzuoshi 2011-3-31 23: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rile 2014-6-14 17: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啊受益非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一键重装系统|雨人系统下载|联系我们|网站地图|过期罐头电脑论坛

GMT+8, 2024-11-21 19:44 , Processed in 0.051427 second(s), 28 queries .

官方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自网友和互联网.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致信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Powered by Discuz!

专注于win7_win10_win11系统下载装机

© 2010-2023 GQGTPC.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