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罐头电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78|回复: 0
收起左侧

[其它] 中国少数民族的别称

[复制链接]
yaojian 2011-10-20 08: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族,自称“蒙古”(mon-gol),其意可解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于唐代;蒙古族一般还被称为“马背民族”。
  回族,自称“回回”或“回民”。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对回族还有“卡西”(藏族)、“东干”(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马家”(四川彝族)、“帕西”(云南佤族、傣族)等多种他称。
  藏族,自称“博巴”或“兑巴”、“藏巴”、“卫巴”、“康巴”、“安多哇”等。历史上他称亦很多:唐宋时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清时期称“西蕃”、“图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文史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被译写为”韦纥”,是指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作“回纥”(《新唐书》卷217);788年又改译为“回鹘”(《资治通鉴》卷233),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1934年民国新疆省政 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
  满族自称“满洲”(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吉祥”)。1911年辛亥革命后官方将“满洲族”简称为”满族”。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其它称呼还有“民家”、 “那马”、”勒墨”,在贵州威宁的白族,因有九姓又被称为”九姓族”。白族先民,两汉史籍称为“昆明”;三国两晋时称为“叟”、“爨”;唐宋时称“白蛮”、“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为“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等。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统称白族。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早在两千年前,土家族先民就定居于湘西、鄂西一带地区。
  哈萨克族,历史上称“图萨”、“易萨”、“阿萨”、“可萨”等,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也有人认为是“帐篷车”、“游牧者”、“胜利者”或“白逃陟”的意思。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
  佤族自称和各支系有联系,主要有“佤”、“乌”、“勒佤”、“艾佤”、“阿卧”、“拉佤”、“佤奴姆”、“佤崩”、“阿佤莱”、“佤固德”、“阿佤”、“腊”、“究腊”、“贡腊”、“布饶”、“巴敖”、“布牢”等23种称谓。这些称谓,有些虽源于本民族自称,但往往附加上些贬义性词语,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大多数佤族人民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统称为佤族。
  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汉文献称之为“蛮”,“南蛮”,“峒蛮”,“峒僚”,“百越”,“山越”等。
  东乡族,共和国成立以前历代统治者以“东乡回”称之。这是因为东乡族在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基本上与宁夏回族相同,在历史文献上常把它归属“回回”民族之内。人民政 府经过民族识别工作,尊重本民族意愿,确定为东乡族。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和他称。见于史籍的他称主要有”摩沙”、”磨些”、”摩梭”以及”摩狄”等,其中最常用的他称为”磨些”。纳西族的自称有“纳”、“纳西”、“纳”以及“纳汝”等,居住在川滇边境泸沽湖周围地区的一部分人自称为“摩梭”。“纳”在纳西语中具有“大”与“黑”的双重含义,而“西”、“日”、“汝”之意则均为“人”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民族识别和本民族人民的充分协商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将族称统一定为“纳西族”。
  景颇族有“景颇”、“载瓦”、“喇期”、“浪峨”、“波拉”等五种自称。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景颇族。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柯尔克孜”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汉文史籍曾称之为“鬲昆”(“隔昆”)、“坚昆”、“纥骨”、“黠戛斯”、“辖戛斯”、“黠戛司”、“纥里迄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等。1935年4月,柯尔克孜族作为该民族的正式名称,经由新疆省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通过。
  “土族”这一族名源于部分土族人自称“土人”,汉、回等兄弟民族也称他们为“土人”、“土民”、“土护家”等;但另一部分人却一直自称“蒙古尔”、“蒙古尔昆”(即“蒙古人”)、“察汉蒙古尔”(意即“白蒙古”,蒙古族也这样称呼土族)等;藏族则称土族为“霍尔”。“土人”在汉语中具有“土著”的意思,但与其祖先吐谷浑之“吐”似乎有直接关联,因为吐谷浑在唐朝中期以后称“吐浑”,而“浑”在蒙古语中是“人”的意思,所以到了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汉文史籍中就出现了“土人”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土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土族。
  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布朗族有各种自称和他称。居住在西双版纳者自称“布朗”;居住在思茅者自称“本族”;居住在澜沧县文东乡那巩寨者自称“腊佤”;居住在镇康、景东者自称“乌”或“乌人”;居住在墨江、双江、云县者自称“阿瓦”。汉族及其他民族对布朗族的称呼也各不相同。汉族在解放前称布朗“濮曼”或“蒲满”。双江县的佤族称之为“布恩”,拉祜族称之为“卡普”,傣族称之为“腊”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 府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在汉文史籍中还有”撒拉儿”、“沙剌”、”撒剌”等多种写法,因信仰伊 斯 兰教,又被称为“撒拉回”,当地其他民族称之为“撒拉”。
  黔北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哈给”,分布于贵州的仁怀、关岭、晴隆、贞丰及广西的隆林三冲等地;黔中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告”或“德佬”,分布于平坝、织金等地;黔西方言的仡佬族自称“补尔”,分布于黔西、织金等地;黔西南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多洛”,分布于水城、织金及云南之麻栗坡、马关等地。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
  普米族有“西番”、“巴苴”、“普英米”、“培米”等称呼,后统称为普米族。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
  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怒苏”、“阿怒”、“阿龙”等自称,后统称为怒族。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中的人”。历史上鄂温克族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后统称鄂温克族。
  德昂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原名“崩龙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成为中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Yugur),此称呼与今天的“维吾尔”(Uygur)和历史不同时期的“回鹘”、“回纥”、“袁纥”、“畏兀儿”等皆为同源汉语音译词。事实上,今日的裕固族与维吾尔族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关系。在裕固族正在形成过程中,元代曾称其为“撒里畏吾”,明代则称“撒里畏兀儿”,清代又称“锡拉伟古尔”或“西喇古尔黄番”等。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时,经过裕固族人民的充分协商讨论,一致同意用与“尧乎尔”音译相近的“裕固”(兼有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义)作为全民族统一的新的民族称谓。
  京族过去曾称为越族,1958年春正式改称为京族。
  塔塔尔族是中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通古斯语“塔塔尔”,在历史上曾有“达怛”、“鞑靼”等不同译名。
  鄂伦春族的祖先也是“室韦”,即森林人。到了元代,称之为“林中百姓”。明代泛指为“北山野人”,游猎于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西起石勒喀河,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
  赫哲族,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
  “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在也成为门巴族的自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的人”。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意愿,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正式定名为珞巴族。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一键重装系统|雨人系统下载|联系我们|网站地图|过期罐头电脑论坛

GMT+8, 2024-11-23 14:52 , Processed in 0.074141 second(s), 25 queries .

官方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自网友和互联网.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致信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Powered by Discuz!

专注于win7_win10_win11系统下载装机

© 2010-2023 GQGTPC.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