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走龙来,祥龙贺岁,龙年说“龙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凝聚和積澱。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华人居住区,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千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将龙称为“苍天之龙”, 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并逐渐将其艺术神化,又称为“神龙”,即“天帝”(天神)象征。“神龙”成为了古人心目中的保护神和吉祥符号,大唐盛世时还以“神龙”赐年号,当今海外华人在美国设“唐人街”,与大唐盛世有关联。究其历史原因,这和我国殷商崇尚“帝”,殷周之际称为“天帝”(天神)的渊源分不开。 龙是华夏先民为表现和愿望,并经不断创造、完善而成的能上天入渊,能消灾降福,无所不能的、神化的、吉祥的艺术形象。其形象作为美术装饰相继应用在各种载体和各种形式中,并被升华为更高的信仰和象征:是华夏祖先的图腾;是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标地;是吉祥喜庆的信物;是精神力量的化身;是整个民族博大兼容精神的象征;是整个中华民族威武奋发勇往直前的象征。 数不清的民风与民俗及民族节日都与龙有关,仅以汉族而言,影响较大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离不开舞龙灯。清人有《龙灯斗》一诗,描写元宵夜舞龙灯盛况:“屈曲随人匹练斜,春灯影里动金蛇。烛龙神物传山海,浪说红云露爪牙。”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旧俗在这一天要用草灰弯弯曲曲地由门外洒到厨房内,称为引龙回。而端午节赛龙舟其起源可能与上古时人们认为神仙乘坐龙舟飞行有关,后来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了。龙舟竟渡活动今天已走向世界,成了国际性的一项体育运动。 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中国小说源于志怪与传奇,而志怪传奇又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渊源的关系,因此神话中的龙也就进了小说。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传书》。龙图在中华大地上得到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各个领域都有龙物象的描绘。如中国民问有一常见的对句“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就描写了长江之龙入东海的壮观景象。为何说“寿比南山”?南山意为“五岳”,五岳以泰山为龙首,在星宿文化中,南山是指南斗星,即福、禄、寿三星。这是中国古人以自然山水来表达在生活中的祝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千百年来,中华龙的足迹演化在天地之中,从远古的名山大川,江河水系,天文历法,生肖姓氏,民俗风情,工艺美术,文化艺术,到现代的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之中都有龙的芳名,甚至自来水管也命名为“水龙头”,突出了先人的“神龙降水”,水为万物之源的思想。试看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不正是中华民族巨龙腾飞的象征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是唯一能被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年龄、不事地位人们所共同崇敬的神物。古往今来,中国的儒、道、佛、理、神等各有不同的信奉者,兴衰各有千秋,但任何朝代没有反对龙的。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向心力。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今天,海内外华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
|